2013年3月22日21时35分,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交巡警大队三中队民警王德冰在查纠一起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过程中,被一辆灯光不全的面包车突然撞倒,再也没有醒来。
他曾和同事约定:“下周一我们集中行动”
3月22日,王德冰在处理完白天工作后,晚上又继续当班,和同事一起上路巡逻执勤。在236省道153公里处,他发现并查纠一辆过境大货车的交通违法行为。这时,一辆灯光不全的面包车从相对方向撞了过来,还来不及反应,王德冰就倒在血泊之中。
淮阴交巡警三中队队长杜中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事的当天下午5点半,王德冰打电话给我说,最近辖区无证驾驶摩托车的比较多,建议下周组织集中行动。”一小时后,副中队长徐阳接到了王德冰生前所打的最后一个电话,他们约定两天后的下周一,一起开展整治无证驾驶摩托车集中行动。“没想到,三个小时后,他就被违法车辆撞倒了。”杜中华和徐阳怎么也平复不了内心深处的遗憾。
“他和我们还有约定没有完成啊。”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战友们仍然不愿相信46岁的王德冰就这么走了。如今,最后的约定成了一大的遗憾。
王德冰兼任中队内勤民警,除了正常的执勤执法工作,还要负责信息研判等事务。杜中华评价他是“一根筋”。在执勤执法过程中,他绝对按法律办事,不仅要执法到位,还要对当事人进行普法“说教”,直到对方心服口服为止。
为了提高执法水平,王德冰连续4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牺牲前,他还报名参加一个司法考试的培训班。他曾对同事说过:只要考试不过关,就会一直考下去。
2002年9月,王德冰从部队转业到淮阴分局工作,先后在徐溜、小营派出所和交巡警部门担任治安户籍民警和交通巡逻民警。11年,不管岗位怎么变,不变的是他的“钉子精神”。干什么事,他都要认真干好。在执行追捕等特殊任务时,他总是在第一梯队。2007年8月间,在一辆山东过境的大客车上,王德冰只身擒获了杨某和高某两名盗窃犯罪嫌疑人。事后,这两人说,被他死死抓住,动弹不了,只能束手就擒。
他曾和辖区学生约定:“只要叔叔在岗就送你们过马路”
在淮阴交巡警三中队辖区内的236省道边,有两所学校。2000名学生中有近一半要穿过马路。学生们的交通安全牵动着王德冰的心,每到上学放学时段,他都会如约而至,指挥疏导交通,安全护送学生们过马路。久而久之,王德冰就和孩子们有了一个特殊约定:“只要叔叔在岗就一直送你们过马路”。杜中华告诉记者,王德冰到中队后,这个“护学岗”就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王德冰从事交巡警工作不到3年,先后调换过4个工作单位,有的在城区,更多的是在乡村,只要工作需要,组织上怎么安排他都愉快服从。同事们评价他真正是“交巡警大队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11年9月,江苏嘉隆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236省道老张集段修整工程。施工过程中,交通拥堵,事故隐患多。大队领导专门抽调王德冰负责这一路段的特殊勤务工作。他到任后,每天守在路面上,风雨无阻,站高峰疏交通,天天都要到夜晚停工时才回家休息。施工路段有20多公里,他每天步行执勤,还要走几趟,半年下来,鞋子坏了三双。工程结束后,该公司还专门到中队为王德冰送来一面锦旗:“做人民满意公仆,为企业排忧解难”。
他曾和母亲约定:“带妈妈乘一次飞机”
“儿,你答应过妈妈啊……”王德冰去世后,他的母亲经常悲痛不已。
王德冰有个苦难的童年。父亲常年生病卧床,母亲把他们兄妹三人拉扯养大。18岁那年,他到部队参军。在部队提了干,成了家。在他的心目中,母亲是最伟大、最坚强的人。
几年前,父亲去世后,他和老母亲约定,等他请到公休假,就带母亲到离家不到30公里的涟水机场去乘坐一次飞机,以此来弥补一下自己的歉疚。
没想到,这个约定成了王德冰一生中又一大的遗憾。“我能理解儿子,因为他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母亲说。
王德冰的儿子只有10岁,儿子常常一个月都见不到爸爸的面。王德冰还有一个贤良的妻子,总是充当着支持他忘我工作的“另一半”,在他走后,她也不愿意给组织上增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