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平安江苏
【疫线故事】能够对抗疫病的,是信仰与爱
2020-01-31 23:37: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疫情地图、疫情溯源、火神山直播、救援款、救援物资…”一点开手机,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消息,单位走廊里、电梯间弥漫的浓烈的消毒水味,进出大门要经历的体温检测,大年初六空空荡荡的商场和餐厅,工厂里寥寥无几的员工和安静的厂房,甚至长久没有拨开过云雾的天空,这一切,都在告诉我,这是个不太一样的春节。

  2020年春节,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猛烈,从武汉这座城市开始,席卷了整个中国。原本是一年到头大家最憧憬、最向往、最有人情味的春节长假,变成了与疾病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赛”,没有了闹元宵、看花灯的传统习俗,没有了走家串门、共贺新春的热闹氛围,只剩下足不出户“云拜年”、“云聚会”,以及隔着屏幕、共同关注的防疫一线。

  这一切,和17年前的“非典”时期,何其相似。教室里弥漫的白醋味儿,药店里售罄的口罩和手套,大街上稀疏的人群,新闻报道中每日攀升的数据,以及始终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的惶惶与担忧。而对我而言,却又如此不同。17年前,我是一名小学生,是被保护被呵护的人;17年后,我是一名人民警察,我们的职责是冲在一线,是保护别人,是呵护这座我们共同热爱的城市,和城市里每一个人。

  “如果说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这是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鼠疫》里我最爱的一句。而在当下,在此刻,面对这场抗击“新冠”的战役,如果还有什么是值得依靠并且应当向往的,是信仰与爱。对于警察来说,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信仰,是我们所热爱的警察事业的坚守与奉献,是对这座城市、城市里每一个人、还有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自己的爱。

  家园在被疫病所侵蚀,岂因福祸避驱之?!

  我看到,党旗在防疫的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这一片阴霾里红得鲜亮;我看到,一封封请战书,一句句“让我上”“我没有顾虑,我先来”,上面印着手印,印着奉献的庄严承诺。

  我看到,高速公路口、交通要道,公安检查站24小时,换人不停岗,对来往的车辆和人员一一细致筛查。

  我看到,集中防疫点、“博爱宾馆”前,一个个坚毅的背影,给被隔离的人们送去食物、送去温暖;我看到,街头巷尾,巡逻的民警对来往车辆、人员细心核查,为孤独的老人佩戴口罩、对来往的行人耐心叮咛。

  我看到,社区民警一家一家企业走访、一家一家社区检查,只为及时提醒企业和居民做好防护隔离的安全措施;我看到,一篇篇报道、一幅幅照片,宣传员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的瞬间,鼓舞了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战友…

  民警和社区网格员一同给居家隔离儿童送去泰迪警熊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人民警察,和我们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交通战线上不能停工的师傅们、科研院加班加点研究疫苗的科研工作者、给医院送吃送喝送口罩送防护服的快递小哥…所有一切以一己之力与疫情顽强抗争的人们,都在用信仰和爱抗击这来势汹汹的疫病,保卫我们的家园和人民。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此刻,都是抗击疫病的战士。这一切,和17年前的成功抗击“非典”,亦是相似的。没有什么能够把我们打倒,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在这场抗击疫病的战斗中,不服输、不认输。

  17年后的清晨,我十一个月大的女儿把她温暖的小手,放在我的鼻尖,向要外出上班的我说再见。走出家里的大门,我不仅仅是一个母亲,还是一名宣传员,我要及时编报信息;我的丈夫不仅仅是一个父亲,他还要奔赴一线、打击犯罪;我的父亲不仅仅是一个外公,他还要到车站值守、仔细核查来往人员。

  我们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肩上还有责任,我们心里还有信仰和爱。

     

  南京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政治处戚宇洁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