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平安江苏
南京智慧警务走在全国前列
2019-11-13 01:16: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近年来,南京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应用,有效助推警务流程再造,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特别是坚持“内研外联”理念,创新打造公安科技研发新模式,先后成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的保通电讯公司和全国首家城市级公安科研机构——南京公安研究院,走出了一条公共安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新路子,全市公共安全形势长期保持平稳,连续十年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科技引领,助力平安南京建设

  南京公安坚持构建以“一网一中心三平台”为核心的新一代智慧警务体系,打造汇聚4600亿条信息的庞大“数据湖”,做强智慧警务有力支撑。其中,南京公安研究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前沿科技为重点,汇聚国内知名企业和一流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建立11个联合研究中心,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已研发6大类50余个警用产品,荣获专利等知识产权数十项,研发成果推广全国20多个省市。

  如今,南京公安全面筑牢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72万套视频监控覆盖全市,1万套智能烟感探头实时感知火患,174座地铁站全部配备智能安检门,智慧感知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数据赋能攻坚倍增警务效能,“慧治安”等一批管用实战业务平台的建成,助推公安工作提质增效。南京连续五年保持命案全破,打击犯罪质效位列全国前列,并连续入选中国十大最安全城市,智慧警务也成了南京公安的亮点品牌。

  每年元宵节的秦淮灯会是南京的一张名片,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安保需求深度结合,在全市率先建成综合指挥室,建立起集视频调度、感知预警、科学布防、合成研判为一体的安保指挥调度体系;建设覆盖景区的169个星光级高清监控点位和鹰眼全景探头,并应用4G实时传输记录仪,建成全时空、立体化防控矩阵;研发应用人流计数和客流态势分析模块,首创由寻人微信群、寻人点、单兵组、寻人广播、智慧夫子庙大屏五大元素构成的“防走失系统”,近三届灯会共救助老人273人、走失儿童328人,智慧赋能确保了秦淮灯会连续33年“平安不出事”。

  服务实战,让执法有效率有温度

  审查嫌疑人“一站”搞定、智能手环定位示警……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一体化、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筑面积8408平方米,其中核心区包括办案、案件管理、涉案财物管理3个中心。这里既有刑侦、治安等执法办案力量,也有预审、法制等靠前指导,还有法医、物证等鉴定服务,及时对讯问攻坚、证据收集、案件定性等予以全程指导。办案民警将一名犯罪嫌疑人带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由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负责统一安排嫌疑人员登记、体检、集中送押、录像刻盘等工作,办案民警事务性、辅助性工作量大幅减少,为集中精力破案攻坚打下了基础。

  据介绍,“一体化、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投入运行后,对嫌疑人搜查、信息采集时间平均减少了30分钟;相比到医院体检时间减少了4小时;送押时间减少了3小时,办案效率大幅提升。

  由南京公安研究院联合南京市禁毒办自主研发的美沙酮自助服务站,通过使用射频识别、语音识别等科技化手段,实现戒毒人员药物维持治疗自助化、智能化管控,降低复吸率,同时也提升治疗服务的覆盖面。

  便民利民,让数据多跑路

  南京公安打造的“微警务”将老百姓日常“最关心、最直接、最贴心”的26项公安服务功能,搬到了“掌上”,最大限度提升南京公安“微警务”服务效能,实现公安业务的“一窗受理”。目前“微警务”已经升级到3.0版,其功能模块63项,日均办理事项达8万件。

  走进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创建的“智慧警务Mall”(智慧警务综合审批服务中心),15种、30余台自助服务设备分区陈列,涵盖自助发证机、自助签注机等,每台机器上方标有名称和详细使用步骤。每天6时—23时,群众可不受天气、环境等影响,不出地铁即可完成业务办理。为了更精准地向群众推广各类线上“微警务”,中心特别设计“微警务”线下体验区,体验区设立20个“微警务线上服务”体验、模拟应用席位,打造“微警务”线下“旗舰店”。

  南京公安研究院研发的智能AI客服平台,通过智能机器人+高效人工服务平台+工单流转数据分析,以智能化能力快速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与回答准确率,同时还向办事群众开放政务APP、政务网、政务公号、电话热线等多渠道服务,管理者可通过实时场控,智能质检服务全貌,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