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局溧水分局白马派出所辖区面积14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4.5万人,溧水区白马镇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被誉为“农业硅谷”,红色李巷、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白马派出所现有民警10人,警务辅助人员46人,1个消防中队,5名专职消防员。近年来,白马派出所在上级公安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引擎,实施民心、警心两大工程,确保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大目标,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定与和谐。
溧水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抗战初期是新四军最早到达的苏南地区之一。新四军曾在溧水境内创建了阳溧高、江当溧、江溧句三块抗日根据地,特别是白马镇李巷村是新四军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都曾驻扎在李巷,项英、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战斗,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委党校红色基地。
如何将红色文化守护好、传承好,是白马派出所全体民警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话题。刚刚检查完李巷村消防设施的社区民警刘俊,从导游那里接过扩音器,开始对往来游客进行义务讲解。在红色资源丰富的白马,派出所的民警都会利用空余时间来这里兼职“导游”。义务讲解的背后,是红色精神在公安基层队伍的传承与发扬。除了担任导游,每到清明、七一等重要节假日,祭奠英烈、重温入党誓词、党课研习会,成了白马派出所民警必不可少的活动。今年,白马派出所还积极参与溧水公安分局“溧水地区公安保卫馆”的建设工作。这种多阵地、多方式、多举措的党建创新,让全派出所的民警始终牢记职业使命和人民嘱托,时时刻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方针。近年来,白马派出所先后被评为二级派出所、五星级文明窗口单位、群众看公安示范观摩基地,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次。
在白马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红袖章,行走在生产科研基地以及田间地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守卫者联盟”。
这支由农户、社区大爷大妈、园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巡防队,在白马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肩负着守护国家级农业园区产品和技术安全的重任,同时以农科院基地、两莓基地为主线,覆盖周边农田、村庄,有力保障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地区特点,我们通过统筹基层治理资源,培养群众成为巡防员、信息员、调解员,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平安不出事。”白马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守卫者联盟”,白马派出所还依托网格化治理、升级版技防城建设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率先建成派出所消防工作站,推进法官、检察官、律师入所,建强公调对接室,做到了安全隐患整治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5—2018年度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1011”工作法把优质服务送到家门口
在溧水白马,受限于地理位置和区位交通因素,不少偏远村庄村民在办理户籍的过程中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白马派出所首创“1011窗口工作法”,即在10个行政村安排10个户籍干事,统一培训管理。通过一个户籍管理服务工作群和一名户籍民警,指导解决在户籍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011窗口工作法”实施后,群众在办理户籍时,只需在村户籍干事的指导下,准备好相关资料,从而达到一次办结,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有村工作人员帮忙,咱们办事快得很,只要跑一趟!”不久前,曹家桥村民曹先生在户籍干事的指导下,很快就帮自己的孩子办理了户口。据了解,目前白马派出所又积极打造“1011窗口工作法”2.0版本,警务驿站入驻全镇118个偏远自然村,服务触角再延伸。此外,派出所还添置了自助服务机,可24小时办理取身份证件等业务。白马派出所负责人表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下一步,白马派出所将继续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新举措,继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扬光大,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书写白马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