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花乡沭阳,这里宜居宜商,呈现一片和谐生产发展景象;在花乡沂河两岸,老百姓安居乐业,和谐稳定,发展创业热情高涨;在城乡吐芳展绿的大地上,绽放着平安建设一朵火红耀眼夺目的“平安花”,这里已连续13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县”荣誉称号。在这里,平安是福、平安是喜、平安是财,已成为干群赞扬平安建设的肺腑之言。
领导—高度重视
沭阳县高度重视平安综治工作,坚持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布局,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坚持每年召开2次以上常委会、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平安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定期分析研判、重要情况通报和重大案件报告等制度,确保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坚持抓机制、抓协调、抓督促,每年年初,与全县各基层、单位签订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书,强化基层工作责任。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平安小区”“平安学校”“平安大道”等基层系列创建活动,推动平安沭阳建设向纵深发展。
予盾—就地解决
沭阳县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到基层下访、大排查、大调处”和“重大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攻坚”活动,积极组建劳资纠纷、医患纠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交通事故等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全面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案件的排查,做到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不断加大信访案件化解力度,稳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采取领导包案化解、带案下访、综合协调、帮扶解难等措施,筑牢基层维稳防线。今年以来,政法各机关到基层依法化解案件近3400多件,实施司法救助100多万元,信访人数和案件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治安—平稳可控
一是强化社会面巡防。在全县配备各类保安达2500多人,组建“五老”义务巡防员7000多名,组建网格员队伍近1万多名。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了乡镇不少于12人、城区街道不少于15人的专职巡防中队,并调整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以加强社会面巡防密度和力度,提高见警率,为实现全县社会面秩序平稳可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技防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县际周界、城乡交会处、中心乡镇、城区主要道路卡口四道电子防控网。同时,对城区要道处、城区主次干道交叉路口、210家重点单位、762处要害部位进一步落实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建设单位主体责任、派出所督促指导责任,并对城区监控探头进行了更新升级,全县治安卡口、警务查报站技防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三是强化乡村防范网建设。对乡镇社会治安监控中心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探头数量,技防乡镇(街道)建成率达98%。把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作为今年全县政法和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头戏,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一方面,扎实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县里出台了全县道路交通秩序、打击盗窃违法犯罪、禁毒三个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在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方面,全面排查重点路段交通安全隐患,密集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加大闯红灯、随意调头、滥用远光灯、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全县交通安全秩序明显改观。在打击盗窃违法犯罪方面,始终保持对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主动进攻态势,做到对现发案闻警即动,快速反应。在禁毒方面,持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政法综治集中宣传月活动,提升群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另一方面,持续加强治安巡防。在城区,继续发挥县巡防大队作用,实行24小时治安巡防,以及分片区、分路段、分居民点治安责任包干制,提高治安巡逻密度,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平安是朵幸福花,创建平安靠大家。沭阳县广泛动员全县万名政法综治骨干,充分利用排查、巡防、宣传等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防盗、防火、防骗、防疾病等安全防范知识,把安全意识带进群众家里,夯实平安建设的群众基础。在全县480个村(居)配备了一名法治副村长和一名法律顾问,城区、农村各个学校均配备了一名法制副校长,使法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各乡镇场、(街道)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和法治文化公园,各村(居)和各学校设置了法制宣传栏,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宣传环境。
在新的时代,沭阳县委、县政府又在精心策划,决心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花乡幸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