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建设工作十佳单位”三连冠、连续三年夺得“101%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年度优胜红旗”、出入境管理支队名列“软环境满意执法大队”第一名……这是日前从淮安市2018年度软环境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的喜讯,在所有评比项目中,淮安市公安局全部获奖。近年来,淮安公安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中,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结合全市101%满意服务创建,将“放管服”改革和“智慧警务”建设深度融合,创新推出一系列智慧服务举措,全力推动公安优质服务提档升级。
“群众有所需,公安有所为,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我们竭力为群众提供101%优质服务。所谓101%,就是在努力实现让群众100%满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智慧元素,用一个个小发明、小科技、小创新,给群众带去一份额外的惊喜。”淮安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刘必权说。
打造“指尖服务”——
群众办事触手可及
“用手机上网就能通过驾驶证违法记分满分学习,真的是太方便了,给公安局点个赞!”刚完成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学习的杨师傅高兴地说。
1月28日,淮安驾驶人“两个教育”手机版在全国率先登录手机应用市场。这是继率先在全国试点应用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和审验教育网络学习“两个教育”系统后,淮安公安“放管服”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机动车驾驶人通过手机下载“交管12123”APP,完成注册即可享受从“大厅办”到“网上办”再到“移动办”的便捷。
“两个教育”系统只是淮安公安创新打造“指尖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水平,针对群众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办事的需求,建成了由市县公安机关13个微信公众号组成的淮安公安微警务集群,全力打造“指尖上的办事大厅”,为群众提供包括自助移车、出入境办证预约、车驾管业务等96项服务,其中微警务热线、执法公开、大学生互动论坛等三个特色项目,在全省属于首创。目前已拥有关注用户近200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40%。
此外,淮安市公安局还专门建立实体化运行的微警务访评中心,对微警务每一个项目办理,在线下开展访评和回应,实现了民意诉求网上网下的同步互动。微警务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减轻了基层民警和一线窗口的压力,收到了为民、惠警的双赢效应。仅2018年,微警务集群就为群众提供交通管理类服务45万余次,户政服务类10万余次,出入境业务3万余次,自助移车2万余次,通讯网络诈骗止付300余次,律师预约会见400余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贴心“自助服务”——
群众时间自己做主
“太方便了,又快又省事,就像银行自助柜员机一样方便。”近日,在淮安市盱眙县朱巍警务室,通过身份证自助办理机办好身份证后,市民刘先生高兴地说道。不用等到办证人员上班,只要在一台自助机器上操作一下,就可以自己办理身份证,证件照不满意,还可以自己拍摄,直到满意为止,这也是淮安公安智慧助力“放管服”改革的成果之一。目前该智能警务室已为群众自助办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000余张。
刘先生体验到的是淮安公安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推广的24小时智能警务室。2018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通过引进自助照相、自助申领和自助领证设备,群众可根据设备语音、文字提示,享受到身份证照相、申领、缴款、发证等各项环节的一站式自助服务。有了这样的智能警务室,不管白天还是夜晚,群众随时都可以到警务室,自助办理身份证、缴纳交通罚款,真正实现了“我的时间我做主”。警务室内还设置有安全防范宣传体验区,开展交通安全、防电信诈骗、科技安防以及消防安全等内容宣传、体验活动。
不仅在户政领域,在公安出入境窗口,淮安市民照样可以体验到自助服务。2018年,淮安市公安局斥资400余万元,添置自助照相机、自助签注机、自助发证机等自助设备30余台,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政务中心自助服务区。同时,在市民服务中心、警务站、派出所、机场等场所投放自助签注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
创新“安防服务”——
群众安全更有保障
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主动将“智慧警务”建设延伸到服务民生领域,围绕社区服务、安全防范等方面,鼓励基层发明创造,不断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的“含金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在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镇,一个叫“扫码警务”的微信小程序成为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群众通过手机扫描警务二维码,注册进入警方微信公众号,可在线留言与警方互动交流,搭建起警民联系新桥梁。目前,“扫码警务”已被辖区群众关注30311次,解决群众留言需求118件,辖区发案情况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治安质态位列农村派出所前列,社会治安满意度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
类似“扫码警务”,在淮安市洪泽区还有个功能强大的“应急播”系统。洪泽公安运用“物联网”思维,将视频监控、智能音箱和控制话筒组合,把视频监控建成不仅能看得清,还能说得出的“应急播”系统,用于社区安全宣传防范、法制政策宣传教育、应急事件处置等,通过广播助力视频监控发出平安好声音。2018年以来,全区已安装573套“应急播”,播报各类安全防范宣传资料205次,受教育人员16万余人次。乡村盗窃案件发案量同比下降35.3%,黄赌毒警情量同比下降68.4%。
此外,淮安公安还以“数据全面采集、信息智能研判、结果自动推送、打防精准高效”为核心,围绕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大力开展智慧车站、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系列“微智慧”建设,创新打造大数据条件下的智慧安防和服务体系,实现科学防、精准防和主动服务,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平安相伴、服务贴心。2018年,淮安持续保持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的良好态势,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向好,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上升至97.54%,再创新高,实现连续三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