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块动态大屏、10个接处警坐席,24小时不间断轮班……在连云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每名值守人员不仅是处理警情的警员,更是全天候为民解忧的贴心人。
据统计,去年3月份以来全市110报警服务台呼入总量达210万余次,发布有效警情指令68万余起,平均一天接到紧急求助30余起。其中,“救下”意图自杀及通过绿色通道救助病危人员60名,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10名。
危急时刻 闻警施救助
“是连云港110吗?我朋友因与家人闹矛盾离家出走,刚刚跟我打电话说要自杀,请你们快去救她……”
前不久,连云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一个“救命”电话。接报后,接警员迅速指令海州公安分局新东派出所到现场查找救助。7分钟后,民警成功找到并救助一名割腕自杀女子。
“处理这类警情,民警都是在与时间赛跑。”连云港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颜景硕介绍说,为实现“接警快、处警快、服务好”的工作目标,每名接警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封闭培训,重点强化接警员的听、说、记“三功”训练。而接到指令的派出所、巡特警大队、交警路面执勤民警都要以最快速度赶往现场。
2月6日18时01分,市局110报警服务台接群众报警称: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其朋友吴某发布一条要自杀的信息,请求救助。
这样的警情着实让接警民警犯愁——仅靠这些零散的信息寻找当事人犹如大海捞针。但民警深知,110接处警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指挥调度员迅速报告指挥长,启动重大紧急警情处置预案,研判人员迅速围绕仅有的报警信息开展分析研判,通过多平台大数据碰撞比对,15分钟后成功锁定救助对象具体身份和位置信息;随后,指挥调度员快速指令海州公安分局新海派出所警力赶到现场,对吴某开展救助,最终成功救下吴某。
以一年来统计数据为例,仅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通过快速指挥出警就成功挽救自杀人员28人。枯燥乏味的数字背后都是真实发生的令人惊心动魄的案件和事件,也是港城公安民警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守护市民群众安全的一项成绩单。
生死时速 为生命接力
宋昕雯,连云港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员。工作几年来,从她手上接到并处置的危重病人送医求助已算不清有多少起了。
但是,每一次救援过程,宋昕雯和同事们都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今年1月6日13时许,带班民警陈喆在指挥平台上接到一条救助警情:板浦善后河大桥处,一辆宝骏730轿车上有名胃出血患者一直吐血,在紧急送往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的路上遇堵车,请求民警帮助。
接警后,陈喆快速指令交警支队海州二大队、三大队在行驶路段给予帮助,指令南城查报站主动对接求助车辆,并全程为车辆开道,同时联系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启绿色通道。因送医及时,该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听到这个消息,很激动,紧绷的弦一下松了下来。”陈喆说,每次听到救助成功的消息时,感觉百味杂陈,有成就感,更多的是感到幸运、幸福,“因为我是这场生命接力赛的第一棒。”
暖心救助 永远在路上
“您好,我患有疾病的80岁老父亲于昨天晚上从家中走失,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恳请你们给予帮助……”
2018年12月15日上午7时,市民朱女士拨打110求助。接报后,接警员详细询问了老人的体貌特征,随后立即指令路面警力开展查找工作。
当日上午10时,有群众报警称,“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一老人找不到家,需要帮助。”接警后,110立即指令海州分局浦西所民警赶赴现场处置,发现该名老人体貌特征与朱女士的父亲相符,遂立即通知朱女士到派出所认领老人。
陈喆介绍,在处理此类警情时,110指挥中心有时还借助媒体帮助查找。
“去年6月5日下午,我们接到报警称:一名23岁患有智力障碍的小伙上午从浦南镇离家后走失。接警员详细询问了走失人员的特征,在通知路面警力查找的同时,把走失人员及体貌特征等相关信息推送给‘今日头条’连云港站,第二天上午,110收到了家属的反馈,一位好心人通过媒体得知了走失者的消息,帮家属找到了离家已有24小时的小伙子。”
统计显示,去年一年,连云港110共接到千余起亲人走失的报警,主要是老人、小孩和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