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发起了活动,今天中午11点30分刘老庄中学集合护佑学生放学路。”日前,刘老庄平安志愿者群里管理员发起了活动,不到一会已经20余人报名参加。中午11点多,刘老庄中学门前“红马甲”早已聚集,井然有序的维持起学校周边秩序。
在刘老庄,这样每天披上“红马甲”巡逻的志愿者有近百名,这也是淮安开展平安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部署要求,全市各地逐步建立起组织严密、管理规范、网络全覆盖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志愿互助个个出力、平安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为推进平安淮安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人人可为,平安志愿力量有效集聚
9月15日上午,北京新村居民张宗富,像往日一样,戴上“红袖章”出门了。他是社区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的“资深”队员。 从2010年开始参加义务巡逻,至今已有7个年头。
一次,他和老伴刘学荣查夜,在新星幼儿园旁边一个楼道口,看见两个小青年用钳子扳子撬一辆电动车,张老大喝一声:“干什么的!”小青年还大胆回答:“老头儿,少管闲事!”张老大叫一声,“给我站住!”小青年准备开溜时,张老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擒住一个,扭送到派出所。从那以后,居民们说,看见这些戴红袖章的志愿者们,我们心里就踏实。
“每天就在楼门口一坐,来往的人员都注意一些,治安就好多了,撬门锁的、偷车的几乎没有。”张宗富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志愿者,社区可不少。
志愿服务只有全民参与、人人可为才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让志愿服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全市通过“平安江苏”APP注册的平安志愿者数达215142人,已超过全市总人口的3%,全省排名跻入前三。
与此同时,作为载体的平安志愿者组织蓬勃发展。各地已基本实现成立平安志愿者协会(联盟)的要求,同时积极引导多方主体广泛参与,盱眙县积极发展保险、医院、学校、出租等行业工作人员加入平安志愿者队伍;金湖县成立“荷都法轩志愿者宣传队伍”,“小水滴志愿者队伍”,“手拉手公益教育服务队”等平安志愿者组织···
处处可行,志愿服务机制有效建立
“社区建立积分记录本,实行一志愿者一本,由社区党委评分,根据家庭微积分的积分排名、平时对社区贡献的大小分别设置‘最美党员’、‘ 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不同的积分还可以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工农兵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工农兵社区通过实行“微积分”管理,实现平安志愿者日常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
今年以来,淮安市各县区、各行业不断探索平安志愿服务的褒奖办法,探索设立“定时补贴”、“一事一奖”、“星级评定”等激励制度,推行志愿服务记录、志愿服务文明积分等做法,通过评选优秀平安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疗养休息、免费体检、补助电话费或交通费等形式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在平安志愿者激励机制探索推进的同时,各项平安志愿者服务体制机制有效建立——淮阴区制定《淮安市淮阴区平安法治志愿者协会章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金湖县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全招募选聘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管理使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身保障机制、激励礼遇机制等机制;洪泽区积极健全问题排查机制、分级处置机制、组织活动机制、检查评比机制。
事事在心,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开展
“他们治安巡逻、调解纠纷、排查隐患、帮助困难群众,弘扬了社会好的风尚,个个都我们的榜样。”谈起平安志愿者,王营镇星光社区居民李泽力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在星光社区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10名平安志愿者奔波在治安巡防、禁毒、交通安全、平安宣传、应急处置、社区矫正、纠纷调解等平安建设的重点领域。正是有了他们,社区连续多年荣获青少年零犯罪社区,2017年来,社区已调解矛盾纠纷32起,成功率100%。
“社会治理工作必须坚持开放共治、多元善治、群防群治,而平安志愿者是其重要组织部分,扮演着“填缝剂”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洪权在推进我市平安志愿者工作时说。
群众的事无小事,这话说来容易做到难。近年来,淮安市各地围绕综治与平安建设重点业务,结合志愿者不同的家庭情况、工作状况、身体状况、职业特点、个人意愿等进行分类定岗,不断完善工作运行体系,用好平安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当好社会治安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重点人群帮扶员,真正发挥出平安志愿者促和谐保平安的作用。
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扩大平安志愿者队伍的影响力——涟水县开展“平安江苏”APP专题推进会,部署落实平安志愿者建设工作,组织平安志愿者开展“上街面、进市场、入社区,保平安活动”;洪泽区组织平安志愿者参加文明城市创建系列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专题活动、平安和谐党建联盟活动,不断扩大平安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平安志愿服务的知名度、满意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