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淮安市公众安全感建设专题座谈会召开,对公众安全感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以综治与平安建设的再深入促进公众安全感的再提升。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洪权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洪权要求,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紧扣要求克难补短,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建设的责任感。紧紧围绕服务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感建设的担当意识。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守护着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要立足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更高的站位深刻领会坚持抓好公众安全感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感建设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工作关口前移,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安全需求,肩负好维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所急、所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准确把握平安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感建设的忧患意识。落细落实“万无一失”的工作举措,全面筛查工作中的问题短板,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全面加强公众安全感建设各项工作。
紧盯目标抓好落实,围绕任务细化举措,着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建设工作的实效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持“抓大”“打小”相结合,全面治理和重点整治相结,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相结合,抓住重点环节,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的治安“防护网”。统筹整合资源和力量,注重群防群治,加强人防建设,注重科技运用,加强技防建设,注重基层基础,夯实平安根基,织密织牢公共安全保护网。突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各地各部门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公众安全感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预防在先、调解优先、联动为先”的要求,做到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抓住重点环节,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聚焦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聚焦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聚焦重点场所的安全监管,提高防范、化解、管控公共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压实责任推进落实,凝聚公众安全感建设的强大合力。组织保障再加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工作机制再完善,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和群众评议机制。平安氛围再造浓,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及时公开工作进展情况,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鼓舞群众、发动群众,赢得群众认可。
会上,向与会人员征求了《关于加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吴锦虎通报了起草该文件的背景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