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平安江苏
狠抓社会治理创新 打造升级版平安相城
2016-11-03 10:11: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对平安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苏州市相城区成立15年来,始终秉持着“抓经济发展不忘社会稳定,抓平安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理念,狠抓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共融互促,全力塑造“典型江南、非常新城”的城市新形象,走出了一条符合相城实际的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社会治理之路。2004至2015年,相城区连续12年被省综治委授予“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或“平安县(市、区)”,其创新经验值得关注。

  深化“政社互动” 建设社会治理“一张网”

  “社区‘看得见的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的看不见’,是以往我们基层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推动综合网格化工作旨在解决的最大难题。”相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玉宇如是说。

  相城区社会经济发达,流动人口数量众多,社会管理服务任务烦重,面对一些动辄超过万人的基层村(社区),传统的社会治理工作体制条线分割、层级分离,很难承载重任。从2014年开始,相城区以北桥街道为试点,以点带面全面实行综合网格化服务工作,创新服务管理工作方式,有效提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质效。

  “这个网格和以往的条线网格可不一样,它是社会治理‘一张网’”,相城区阳澄湖镇综治办主任李坚指着墙上的综合网格化工作图说道。按照相城区统一部署,阳澄湖镇以镇为单位建立一级网格,由镇长亲自担任一级网格长;以村(社区)及工业产业园、农业示范园为单位建立14个二级网格,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在村(社区)下面又划分54个三级网格,由村(社区)“两委”班子骨干成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全面负责网格内所有社会治理事项。

  金雪锋是北桥街道盛南社区副主任,也是一名三级网格长。他在网格日常巡查中,发现某栋楼下堆着很多建筑材料,特别是几大块木质隔板,引起了他的注意。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一户安置房已被二房东租下,正在改造成群租房。他立即在相城区“社情民意在线”平台上报送了这条信息。街道立即组织公安、联防、城管、物业及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联合执法,将二房东逮个正着,有效避免了一起群租事件的发生。

  社区是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的第一现场,可是处理起来,既没有执法权力,也没有执法队伍和力量,给群众留下“老实挨欺负,能闹得便宜”的错误印象,严重影响平安相城建设。为此,该区在开展综合网格化工作中,高度重视基层执法力量的充实,要求下沉镇级综治、公安、司法、交警、城管等执法力量的同时,安监、环保、民政、工商等镇级管理服务部门也下到三级网格,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建立起“一网多员、一员多岗、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

  “对网格工作很满意,对我们的网格长吴丽琴更是满意。”阳澄湖镇湘苑小区居民沈平在群众评议卡“满意”栏打了个勾。前不久,她多次反映的楼下餐饮店油烟扰民问题,经过吴丽琴多次协调终于好转,餐饮店已经加装油烟净化设备。在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相城区要求各镇街道建立服务联系卡和群众评议卡“双卡”制度。服务联系卡上公布了三级网格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及工作内容等信息,责任人24小时待机,让每位居民随时可以拨打电话反映问题;群众评议卡则是针对三级网格长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地由网格居民对网格长进行评议,并作为网格长个人年终目标考核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相城区综合网格化管理服务实行两年多来,成效初见:八类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6%,治安案件下降11%,全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已达到94.5%。在2016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相城区综合成绩突出,位居苏州市第三位。

  注重科技运用 打造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

  “我现在每天的巡逻都离不开它。”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渭塘派出所民警刘伟建指着车内的智能终端说到。从2014年底开始,刘伟建每天的巡逻线路都是由苏州公安研发的“犯罪预测系统”指挥的,而每个巡防点位都是经过大数据计算后精准定位的。

  不久前,根据犯罪预测系统提示,渭塘商苑街附近一块200米见方的区域内当天下午可能会发生盗窃案。据此,刘伟建和同事赶到现场进行精准巡逻,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人,这个见到民警盘查试图逃跑的背包男子,经讯问交代了他近期在附近实施了数起盗窃案的犯罪事实。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而这个犯罪预测系统,就是苏州公安机关将大数据运用在警务实战中的具体案例。该系统能够根据影响发案的人口、地理、天气、节假日、警情分布、重点人员轨迹等相关要素,从发案共性中找规律,从尊重规律中建模型,使“巡防力量”与“作案人员”遭遇的可能性最大化,为公安巡防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引。

  2014年,苏州市公安局率先在相城分局渭塘派出所试点运用“犯罪预防系统”。渭塘派出所针对“系统”预测的案发重点区域,结合社区划界、道路走向、监控布点、卡口布局等情况,将全镇划分为280个固定巡防方格,将273个巡防必到点纳入其中,并以必到点为中心,进行统一编号标记,形成了“预测点位”模型。同时,该所按照“预测概率”,将280个方格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的巡防频次,建立起一支40人的机动巡防队伍,每天关联分析昨天24小时的犯罪预测系统预测发案数据、大平台内实际发案数据和巡防助手模型内的巡防数据,真正做到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巡防。

  “借助犯罪预测系统,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巡防重点,震慑犯罪,压降各类违法犯罪警情。”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局长马利忠说。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渭塘派出所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5.2%。

  在相城区望亭镇,科技防范的力量在铁路护路工作中也同样发挥着明显的作用。上海铁路局苏州派出所望亭段民警周建忠每天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利用安装在手机上的视频监控APP,查看铁路沿线治安情况。“24小时足不出户,我就能掌握线路上所有情况,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铁路民警,提升了工作效率。”周建忠说道。

  2015年,望亭镇护路办根据相城区统一部署,认真排查辖区内4.6公里的铁路段,在铁路沿线所有路口、基站、疏散通道等重要场所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将其纳入全镇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同时,该镇还推动视频资源路地联网共享,专门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实现了铁路民警通过手机24小时实时查看辖区线路监控视频,形成了路地公安机关联防协防、全面监控的良好格局。

  目前,相城区不断突出科技手段,在铁路沿线的基站、疏散通道口、重要下穿道口、涵洞等38个重要部位全部安装技防监控设施,有效提升了路地联防协作效率,维护了铁路沿线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被省护路办授予2012-2014年度省平安铁路示范县(市、区)称号。

  整合信息资源 打造综合网络服务平台

  “您好,我是相城区12345阳光便民中心接线员。请问您具体位置在哪儿?我先把师傅的电话告诉您,然后我再和他联系。”在“12345”苏州阳光便民·相城网络平台的接线室内,接线员沈珍正在热情地接听一位想要找打孔工人的市民电话。短短两分钟之内,她就从身边的常用通讯录中找到了打孔师傅的电话,并把市民的要求和联系方式妥善转达,同时,包括来电诉求、处理结果等在内的所有信息都在网上进行留痕记录。

  近年来,随着苏州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相城区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占比已超过户籍人口,小到钻孔上螺丝,大到各类投诉举报,都不断考验着相城区社会治理能力水平。2012年,相城区着力打造“12345”苏州阳光便民·相城网络平台,把现有的12345热线、“寒山闻钟”论坛、968895热线、区政府网站“公众监督”平台等十多个资源平台整合成一个平台,按照“一平台受理、一渠道交办、一标准审核、一口径回复”的工作原则,有效处置群众各类网络诉求,达到群众足不出户提诉求,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去处理,处理结果最短时间体现。

  “相城区12345阳光便民平台真是个管用的平台,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相城区静湖别墅小区业主张馨感慨道。2016年3月以来,静湖别墅小区业主通过各类途径向交通、环保部门多次反映苏嘉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将小区西南方位的隔音屏拆除后的噪音扰民问题,但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业主代表张馨通过“12345”苏州阳光便民·相城网络平台反映了这个问题。针对这一多次反映未解决的事项,相城区便民中心高度重视,在常规的交办流程走完后,又先后多次召集交通局、属地街道、静湖小区物业、住建局、环保局等单位协调会办,最终确定由区交通运输局全权负责同苏嘉杭高速公司沟通协调,落实隔音屏障的安装审批、许可以及后续维护保养等工作,妥善解决了静湖别墅小区业主的心头之患。

  “我们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政府服务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并将每一件事件处理的进度在网上以‘时光轴’的形式体现出来,各负责单位职责明确,怎样处理的,退单的原因是什么都要说清楚,以防相互推诿。”相城区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美玲说。2016年以来,该平台共受理各类工单六万余件,及时办理率达到98.8%,群众满意率也达到了99.5%。

  此外,相城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也已实现全部覆盖,并延伸至全区所有的村、社区和基层网格,打通了相城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使基层群众反映诉求更为顺畅,基层网格处置社情民意更为高效。各个板块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加载各类社会服务信息,使许多问题不出社区和街道就得到妥善解决,减轻了区级部门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工作成效。

  完善基层基础 夯实相城平安建设根基

  走进相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大厅,300平方米的接待区内整齐摆放着崭新的座椅,方便前来办事的市民。信访接待、劳动仲裁、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积分管理等16个窗口一字排开,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着前来咨询的市民的问题。

  在医患调解窗口,患者王某的十余名家属情绪激动地围住了医患纠纷专职调解员。患者王某因左侧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就诊于相城区某医院,手术10日后意识障碍加深,病情恶化,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患方家属简单地将此归咎为医生操作不当,要求医院方承担责任。院方认为:手术并无操作不当,不应承担责任。调解委员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在详细核实双方提交资料的基础上向院方指出,本案中医生在为患者行引流术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当之处,不能免除自己的过失责任。同时多次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认识到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和经验性的学科,以该学科为依据的诊疗活动具有未知性、特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且医方在手术前也向患者说明了手术的风险,如果把患者死亡的责任都归结于院方的操作过失,对院方是不公平的。在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下,双方心平气和地达成了和解协议。

  中心的法律服务窗口,是热门窗口之一。江苏同益大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杨以军正为一名前来咨询劳动合同的市民讲解法律,并不厌其烦回答他的提问。杨以军说,在相城区司法局的具体协调下,每天都会有像他这样执业多年、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来窗口坐班,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

  相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成立于2015年9月,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入驻了区综治办、区综治委下属的九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维稳办、法治办、国安办、610办、信访局、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2345阳光便民服务中心、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等12个单位部门,百余名工作人员,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一年多来,日均接待群众150余人次,有效处置了一大批疑难案(事)件。

  “近年来,我区不断推进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区级中心为指挥部、以镇级中心为枢纽平台、以村级中心为实战平台的工作体系,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相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吴国平介绍。目前,相城区镇级综治中心市一级率达100%,村(社区)“五位一体”综治办市一级率达到95%,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防范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