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仓市以重点青少年“成长护航工程”和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为抓手,积极做好精准保护、精准预防、精准服务工作,为重点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2011年-2015年,该市青少年(6至25周岁)违法犯罪案件下降约30%。
精准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矫正转化率95%以上。落实案前预防预控、案中少捕慎诉、案后帮教挽救原则,有效形成了以社会调查为中心的“庭前预诊”,以柔性审判为中心的“庭中治疗”和以审矫衔接为中心的“庭后康复”的“三步诊疗法”。5年间,办理涉少刑事案件152件189人,矫正康复率达95%以上。在诉审判决环节,优先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创新实施“周末审理”、“社会调查协作”、“犯罪档案封存”,兼顾未成年人学业名誉,弱化“标签效应”;创新将未成年人羁押期间表现纳入量刑建议裁量体系,遴选学校教师、退休干部、社区人员等50名热心人士组建“合适成年人备选库”,担当未成年人“临时家长”,缓解紧张情绪,保障诉讼权利。在判后服刑环节,创新出台《非太仓籍未成年犯本市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接收地点由“户籍地”改为“居住地”,破解非太仓户籍未成年人社区服刑回乡再次失管的难题,让外来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享受“同城待遇”。截至目前,25名未成年犯顺利渡过矫正期,且无一重新犯罪。依托市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成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站,评估矫正涉罪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祛除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联合太仓市青年商会、肉松食品有限公司等社会实体,建立“新航家园”关护基地,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集社区矫正、法制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安置为一体的帮教平台。
精准预防,重点青少年教育引导全覆盖。针对闲散青少年、流动留守儿童、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等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持续健全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四位一体”的预防教育引导体系。线上,以“太仓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暨未成年零犯罪社区(村)创建服务管理平台”为统揽,以148个社区(村)为基础、4000多个网格为细胞,年排摸、季汇总、月更新,及时定格、动态掌握工作对象,一人一档结对到具体责任人。拓展“互联网+青少年法治教育”,“太公网轩”、“太检佳苑”、“青少年法治文化公园”等官方网群、微群形成宣传、服务、疏导于一体的青少年法宣网络。线下,以“太仓市启航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为枢纽,建立由25名青少年专业社工、148个社区团组织、512名五老关爱成员、3000名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四帮一”关爱小组816个,推进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帮教合力。配齐配强全市49所公办和8所民办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常态开展“八礼四仪”、“太阳宝贝”学法、“特色法治学校联系共建”、流动人员集宿区“法治驿站”阵地学法、“返乡回城”普法送法等系列活动,使青少年在法治氛围中立德尚法,不断提升来太务工青年法治融入感和获得感。
精准服务,流动青少年利益观护最大化。秉承“政府扶持、市场运营、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创新理念,统筹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培育,政社协同参与重点青少年治理。“政府购买”托底,依托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纳入青少年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实训,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每年购买10个以上青少年服务和公益创投项目,“青春展望——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青春作伴—行为失范青少年行为矫正”、“青春修炼——青少年服刑人员关爱”等系列“青春”项目,为各类重点青少年提供定制式矫治服务。“社会众筹”增能,推行“启航+笑果”+“四点半学校”关爱模式,在城郊结合部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设立“四点半学校”,由专业社工组织设计,线上线下众筹资助,并通过社区组织QQ群、微信群每周预告,为流动青少年免费提供包括才艺培训、人际融合、亲子交流、心理疏导、家长学校等“笑果”服务课程,有效解决来太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的“缺管少爱”难题。截至目前,“四点半学校”已开展社区活动560次,开设笑果课程243节,实施个案辅导94人,累计覆盖流动儿童83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