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届“互联网+警务”全国峰会在苏州召开。来自公安部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公安机关负责人与互联网行业权威专家会聚一堂,共同探讨“互联网+警务”的推进现状、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京生出席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苏州实有人口已超1300万,流动人口占一半以上,警力配比却不足千分之一。以全省13.7%的警力,承担全省40%的流动人口管理、65%的常住境外人员管理和25%的执法办案量,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以有限的警力资源圆满完成繁重的警务任务,是苏州公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苏州公安近年来的成功做法,李京生介绍了苏州公安机关通过深耕“互联网+警务”,最大程度实现警务提质增效、警队内部减负增效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苏州公安”门户网站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实现353个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在线运行,至今累计办结单位和个人网上申报事项1118万件,服务满意率达99%;2011年开通的“苏州公安”政务微博,实现了四级公安官方微博一键连接,总粉丝量超过660万;2015年打造的“苏州公安”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移动互联网便民服务覆盖面。
2016年3月,“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经过优化建设,该公众号二期项目在昨天正式启用。目前,该公众号开通的功能应用有66个,业务涉及微信报警、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快撤、掌上车管、开锁求助、智能出行、办证类查询、案件查询、重名查询等。上线运行以来,用户总点击量超200万次,总粉丝量达70万。
“足不出户”办证办事、防范宣传精准推送、遇到难题一键解决……苏州“互联网+警务”建设的系列成果不仅为百姓提供了更多更实惠的便民利民服务,更为当前警务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发布滞塞、执法管理技术落后、协同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李京生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的高度融合,苏州市民将充分享受到“让数据多走路”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赴港澳、赴台个人游签注手机上办
在“苏州公安微警务”二期新增的功能应用中,“微信报警”功能格外引人注目。
据统计,目前全市日均110报警电话的呼入量约20000起,有效处警10000余起;在有效处警中,救急、救险、求助类警情占41%,交通事故类警情占33%,纠纷类警情占10%,违法犯罪类警情占7%。由于非紧急报警占比较大,使有限的电话报警资源日益紧张,经常出现市民有急事需要拨打110,110却一直占线无法接通的情况。为缓解这一现状,警方依托微警务工作平台,在不改变现有接处警工作流程的前提下,增开“微信报警”功能,报警人可以在手机上自行操作完成110报警,给群众又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快速的报警方式。
“微警务”在出入境服务中,新增了微信签注办理功能,本市居民可通过签注办理直接申请办理赴港澳、赴台个人旅游和团队旅游单签注业务,由EMS快递上门收取证件和费用,制证完成后EMS快递送达,实现微信办理全流程,无须申请人往返奔波;对于必须要到出入境窗口办理的业务,市民可选择微信预约申请功能,并可提前在网上填写申请信息,按照预约时间至预约窗口办理出入境证件,凭预约号按时至出入境窗口办理证件;市民还可通过“忙闲查询”功能,实时查看各个出入境窗口的等候办理人数,系统会根据每个出入境受理点的窗口数和等候人数给出窗口忙闲提示,方便申请人自主选择空闲办证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