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人,有人抢我东西!”5月15日下午5点多,一名妇女的尖叫声打破松陵镇高新村一组的宁静。接到报警后,松陵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立即调度案发地周边的巡防队员进行合围抓捕。十分钟之后警用电台传来捷报:犯罪嫌疑人在逃窜至溢彩桥附近处时被成功抓捕。而在此之前的5月8日凌晨,一怀有身孕的超市老板娘遭遇持刀抢劫,报警后十分钟之内,开发区运西派出所民警就将嫌疑人抓获。
两起案件的快侦快破其实并不是偶然。近年来,吴江警方紧紧围绕提高路面见警率、警力管事率、现行犯罪抓获率和案件压降率“四个率”,科学化布警、集约化运作,全面推进“大巡防”工作,在江城布起天罗地网,有效守护了辖区的平安稳定。
无死角“天眼”覆盖 24小时守护百姓平安
走进松陵派出所视频研判室,几名民警正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而透过屏幕显示的则是辖区范围内实时监控图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吴江警方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借助视频监控系统构筑平安吴江监控网,同时成立视频研判部门,由专人负责视频监控管理与分析研判,确保在发生警情时可以提供详实的视频资料和证据,助力案件快侦快破。
以松陵派出所为例,“作为吴江的城区,松陵镇商户较多,人员法律意识也比较强,不少沿街商业都安装了民用的视频监控。”松陵派出所副所长张学军表示,公安部门设置的治安监控与商户安装的民用监控一起,构筑起松陵城区24小时监控的“天眼”网络。
松陵派出所设置了巡防杆,这样技防加人防,巡防网络更加健全紧密,巡防手段更加完善,巡防效果也十分明显。“近三年来,我们辖区范围内每年都有几天会出现‘零发案’情况,而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松陵派出所辅警队教导员朱洪林表示,完善的巡防网络建设和健全的机制制度是压降区域内犯罪率很重要的因素,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格化精细巡防 保证第一时间警力到位
2015年10月8日凌晨,浙江舟山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一艘渔船上6名船员5名被杀,还有1人下落不明。经警方研判,失踪的船员有重大作案嫌疑。两天之后,犯罪嫌疑人方某某在吴江区盛泽镇落网。
一个重大案件的嫌疑犯在作案两天之后就被我区公安抓获,表面上看似偶然,但抓获嫌疑人的背后,体现了吴江警方主动、积极落实巡防工作,嫌疑人落网也是必然。
如果说,吴江公安是市民坚强的守护神,那么,巡防队员就是守护神率先向前冲的那双脚。2014年12月起,原吴江区公安局巡防大队更名为吴江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其职能随之扩展,目前已延伸为治安卡口、武装巡逻、便衣反扒、应急处突、活动安保等五大职能。这五大职能在城市的最前沿,为市民架设起了五道坚固防线。
据了解,区公安局将全区地域范围划分为36个巡区,每个巡区指定专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巡逻。对于重点区域,除了常态化的巡逻之外,公安部门还部署武装巡逻、便衣反扒等警力,确保路面见警率和现行犯罪抓获率。通过将区域范围划分成一个个巡区,实现网格化精细巡防,确保发生警情之后警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
扁平化快速调度 实现“点对点”勤务指挥
巡防工作的高效联动与快速反应离不开指挥调度系统的健全和完善。作为全区公安巡防工作的“司令部”,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每天将接到的群众报警信息分发到相应的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然后调度指挥警力前往处置。
为了实现巡防工作的高效联动与快速反应,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一方面理顺巡特警、消防、交警、网监等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建立案情定期会商、统一指挥的制度,另一方面在技术改造、软件升级方面发力。从2005年实现110、122、119、120“四台合一”,到2008年吴江公安110系统与苏州市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成功实现对接;从2009年率先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建立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到2013年建立健全“点对点”扁平化指挥体系,近年来区公安局指挥中心高度重视警务信息化工作建设,警务指挥调度工作走在全省县级行政区域前列。
“我们现在警务指挥调度已经实现点对点指挥,一旦遇到警情,能快速指定警力前往处置。”区公安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金志峰表示,通过区公安局自主研发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可以看到吴江所有警车现在所在的地点,携带了警务通的民警,也可以在这一地图上显示出来。一旦接到报警电话,只要找到事发地点附近,用鼠标点击周边最近的警力,就可以跳出对话框,通过电脑上的耳机和话筒直接呼叫民警,对其下达指令,整个过程仅需几十秒。扁平化的指挥调度大大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实战效果明显。金志峰表示,下一步区公安局指挥中心还将探索新的报警手段和平台建设,对警情进一步科学合理分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力平安吴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