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要求和公安部、省公安厅的决策部署,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从8月至9月,镇江警方组织开展五个波次的“打非治违”统一行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四个波次的行动,收效显著。
“打非治违”各个波次有序推进
此次统一行动,市交警支队成立由支队长张勇任组长,副支队长张卫国任副组长,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统一行动领导小组。
第一波次从8月1日起至8月10日,为整治旅游客车、“营转非”客车统一行动。其间,市车管所通过主动与运管部门对接,对近年全市注销营运证大客车信息进行梳理,共筛选出“营转非”车辆8辆,并指导各地严格按照“见车见人、一车一档”的要求建立台账,落实户籍化管理措施,积极组织对本地区“营转非”大客车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以及车辆日常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摸,并按要求填报排查统计报表;同时,主动走进旅游运输企业开展安全文明宣讲,散发《旅游道路交通安全手册》,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
第二波次从8月13日起至8月22日,为整治套牌假牌车辆统一行动。共出动警力2369人次,开展全市性集中统一行动19次,查获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6起,查获公安部交管局挂牌督办的套牌车辆2辆,暂扣无牌无证机动车59辆,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7起,使用其他机动车牌证8起,其他涉牌涉证违法行为125起,行政拘留13人。
重点整治危化品运输车营运客车
对营运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的管理,在交通管理中一直是重头戏,第三波次的“打非治违”行动时间从8月25日开始,直至9月3日,主要是针对这两种车辆进行的统一行动。
在第三波次行动期间,全市清理逾期未检大客车和200起以上违法未处理车辆整治行动取得一定进展,清理率达95%。在清理“两客一危”逾期未检、未报废工作中,17辆未检大客车目前已全部清理完毕,其中,因2辆客车保险未到期,未能签发检验合格标志;1辆逾期未报废危化品运输车清理完毕。清理B证以上超12分人员中,暂扣驾驶证76本,清理完毕31人,其中列管人员清理完毕。
同时,针对剧毒化学品通行证审批环节,各大队对剧毒化学品通行证发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严格查验车辆和驾驶人,审查运输资质,按照一车一次一证的要求核发通行证。建立健全通行证审批发放责任制,切实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规定,截至目前共办理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672张。此外,车管所民警每日走进“一车三方”监控平台,与职能部门共同了解各重点单位动态监控工作质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车辆的管理,严格落实重点车辆凌晨2点至5点禁行监管制度,保证GPS动态监控有专人值守。
9月2日8时30分许,市车管所民警在镇江南高速出口检查时发现,危化品运输车皖LA5087牵引皖LK887(挂)重型罐式半挂车,未按规定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民警立即将该车查扣,并通知辖区高速大队进行处理。
“三个全面”彻查校车安全隐患
排查校车86辆,针对标志缺失及老旧情况,累计下发接送学生车辆标牌56块,换发专用校车标牌3块;排查校车驾驶人214人次,驾驶证状态不正常15人,其中涉及“醉驾”和“毒驾”各1人,立即注销校车驾驶资格,通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排查校车行驶道路905公里,安全防护设施整改2处,增设标志2块;排查校车线路72条,整改23条……9月3日以来,在为期两周的“打非治违” 第四波次整治校车统一行动中,镇江交警累计出动警力300余人次,设立护学岗31个、检查点84处,全面优化全市校车通行秩序。
为进一步整改校车隐患,交警部门“三个全面”彻底清查安全隐患:全面清查校车驾驶人驾驶资格,遵循“三排查”原则,充分利用各类系统、平台对全市校车驾驶人展开排查;全面清查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把握重点单位,对全市86辆校车的校车标志和安全技术性能展开检查,重点检查灭火器、安全锤、安全门、卫星定位装置等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责令立即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前停止载运,进一步清除校车安全隐患;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对全市校车行驶路线开展全面清查,特别针对急转陡坡及事故多发地进行实地考察,记录隐患,并找出隐患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协助交通运输部门全面规范校车行驶路线。
行动中,各地交警部门主动走进各辖区中、小学校,全面检查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落实校车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把校车出门关,坚决杜绝超载。共发布各类安全预警提示900余条,同时向学校师生灌输校车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及自救能力,累计下发1098份《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全力提升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