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南通市公安局获悉,该局110报警接通率已从73%跃升至99%。这是南通市公安局以公安改革为牵引,以“四项建设”为动力,紧紧围绕接警指挥实战化这一主线,向理念、向机制、向科技、向人才要战斗力带来的可喜成绩。
2005年,南通市公安局报警台的每日呼入量是1700起,而如今,这个数字增长到3900起,警情涉及生产类噪音、移车求助、网络游戏装备被盗等。在报警数量和警情复杂程度急速双升的影响下,110报警接通率持续走低,一场改革迫在眉睫。
很多接警员和民警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式,“报警量激增、警情日趋复杂是客观因素,想提高接通率就要增加人手。”
“报警电话接通率低,从客观上说有种种理由,但在每个报警未果的老百姓眼里,没有什么理由。”南通市局指挥中心主任陈晓彬说,针对认知上的误区,他们以思维理念升级为抓手,就如何提高110报警接通率组织开展了大讨论,最终“接通率与己无关”没有了市场,各种方法和智慧呼之欲出。
接听报警后通过电话或电台指令辖区单位派员处警。这种被称之为“一级接警、一级指挥”的模式从南通市公安局1996年成立报警台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快捷、点对点的优势明显,但大量、长时间占用通讯资源的弊端拉低了接通率。
“以市局合成作战中心为龙头、以县级合成作战中心为枢纽、基层所队综合勤务室为支撑的上下贯通、整体联动、一体运作的合成作战体系建设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指挥中心副主任曹建国说,他们提出了“一级接警、二级指挥”模式——接报非紧急报警后,不再使用电台、电话通知各处警单位,而是通过“大平台”推送至基层所队,所队综合勤务指挥室值班员负责签收并安排民警处警。实施指挥模式升级当月,报警接通率就从73%提升到87%。
近年来南通的移车类警情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该类警情占全部求助类报警的84.7%、占全部报警的53.2%。
“现在只需输入车牌号,就可以实现查询、通知、反馈、追踪的全程自动。”参与“移车助手”研发的民警陈樑骅介绍,通过科技支撑升级,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工干预。而“移车助手”仅是一个例子,此外,南通还着力打造了“122社会求助服务系统”。
陈樑骅介绍,实际工作中,基层民警常常通过110三方通话接驳报警人、询问详细地址、警情概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警接通率。他们开发了专用的处警自动转接功能——处警民警拨打122电话后,可以根据语音提示自动接通报警电话,完美解决了上述矛盾,接通率也随之提升到95%以上。
同样,“针对手机报警易出现信号漂移、辖区交错的情况,“跨区自动转警”功能也是提高接通率的智能化手段之一。接警地公安机关可将接警表单、通话录音自动发送至实际处警地,必要时还可以直接转接报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