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平安江苏
徐州铜山警方走进大学校园宣传预防“五类诈骗”
2014-09-01 09:46: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每年8月底9月初都是大学新生入学的高潮,第一次远离家门,来到陌生的学校,很多同学在兴奋之余放松了警惕。近日,徐州市铜山区司法局会同当地警方走进辖区三所高校,向新生宣传预防“五类诈骗”。他们共向新生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制作展出展板16块,解答新生咨询32人次。 

  新区派出所民警向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生介绍了骗子的一些惯用手法:

  第一种是“热情帮忙型”。去年开学季,从四川农村考上大学的小李在办理电话卡时,一位热心“师哥”帮忙照看行李,在欲借机偷走行李时,被保安发现及时制止。如何预防此类诈骗活动?民警提醒: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要辨别过于热心的“学哥学姐”真实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第二种是“冒充老乡型”。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特点,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义气,在不了解骗子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慷慨解囊。还有的骗子并乘其不备盗走财物。民警提出对热心的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老乡”或“老师”要帮助你排队缴费、购买卡、物时,请婉言谢绝。另外,外出宿舍及时上锁。 

  第三种是“主动推销型”。新生小赵经不起一位推销员的花言巧语,买了所谓的“上网卡”,后来使用时才发现上当受骗。骗子利用新生对校园环境不熟悉,冒充专业人员在宿舍或食堂附近向新生推销低价的电话卡、上网卡、廉价文具、手机、电脑之类。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民警指出,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时最好到正规超市购买。要格外小心任何到宿舍卖东西的人,即使他穿着“工作服”、佩戴“工作证”。 

  第四种是“电话诈骗型”。此类被骗事例不胜枚举。有的电话以资助生活费等为理由,骗取银行密码;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门或校方,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还有的是以学校老师的名义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孩子在学校遇到车祸,急需手术费等,然后要求学生家长汇款或转账。民警教育新生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向校方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身份证切勿借给他人使用,也不要委托他人复印,复印件要在上面注明用途。 

  第五种是“虚假承诺型”。有些同学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希望可以打工缓解家庭困难。但有个别家教中心在收取几十元的中介费后承诺给你提供家教机会,可能你只试教一次便被辞退了。去年在九州职业技术学院门口,两位自称是家教中心的人收取3位新生的150元中介费后不知去向,留下的电话也是空号。民警告诉新生,入学应先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要盲目寻找各类家教或兼职工作。如有必要,在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环境熟悉、有一定经验后再找兼职工作。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