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到在青奥安保中“耳聪目明”,南通警方织密“街面动态防控网”、“治安卡口查控网”、“社会应急联动网”,三网齐下确保青奥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开启全民安保模式 10万双流动治安眼上岗
8月20日,家住南通市区文峰街道鲍家桥社区的老党员张健国,一大早就戴上红袖标上岗巡逻了。他说:“服务青奥、奉献青奥,我参与,我快乐!我要站好岗,做平安青奥的守护者。”青奥期间,南通市共动员了近10万“红袖标”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送奶工、环卫工、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等治安积极分子都被吸纳到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中。
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青奥安保,南通市公安局通过实施平安建设社会动员工程,做大做强专职保安辅警队伍,发展和拓展治安志愿者、“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力量,积极探索推行治安承包、契约保安等市场化模式,社会群众参与青奥安保和社会治安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和青奥安保工作。
此外,为深化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服务青奥安保工作,市公安局还依托南通市应急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110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的联动工作模式。
编织万无一失“过滤网” 把查控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
8月2日9时许,一辆实载56名乘客的大客车从青岛驶往宁波,途经苏通大桥。经检查,大客车驾驶人窦某涉嫌“毒驾”。
7月19日22时30分,被誉为“守桥哥”的张卫民带领交警陆桂春在苏通大桥北主线准备对一辆面包车进行盘查。嫌疑人蒋某突然弃车,翻过护栏,在高速路上一路狂奔。张卫民等人持续追踪了一公里抓获嫌疑人。经检测,蒋某涉嫌“毒驾”。
“从8月1日起,检查站全面进入24小时勤务状态,守住了卡口,就掐住了危险人员、物品的命脉,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安检查站充分发挥“过滤”和“震慑”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拦截在外围、控制在途中,使卡口成为犯罪分子的堵截点、可疑人和嫌疑车辆的盘查点、群众报警的求助点、巡逻防范的布控点,真正把牢城市“边防线”,构筑起一道犯罪分子难以逾越的防线。
据了解,为全方位织密全市治安卡口查控网,南通警方在重点开展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曲塘检查站等省、市际公安检查站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根据青奥安保攻坚战部署,围绕把“各类安全隐患控制在当地、排除在外围”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管理体制和警务运行模式,切实把查控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全力保障公安检查站规范运作,为“平安青奥”保驾护航。
屯警街面动态防控 实现“1分钟反应、3分钟出击”
8月5日,通城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在35℃高温的“炙烤”下,在户外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汗如雨下。南通火车站内,民警坚守岗位,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候车大厅、站台、售票厅、广场等处不时地走过巡逻民警,并且还有警犬对垃圾箱、花坛、通道、车库等部位进行巡查。
在市区南大街、中南城等繁华商业区和长途汽车站、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巡逻民警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们坚持实行网格化巡逻,科学划分必巡点、必巡面、必巡线,力求巡防实效。”针对夏季发案特点,市公安局围绕科学布警、快速反应、联动增援等内容,科学组织车巡步巡、公开秘密、监巡对接等勤务模式,着力提升快速反应、整体联动和合成处突能力,确保在重点区域部位实现“1分钟作出反应、3分钟出击现场、5分钟结束战斗”的目标。
8月14日下午,启东警方成功抓获胡某、贾某、樊某3名盗窃嫌疑人。经审讯,3名嫌疑人对其8月9日、13日晚,窜至某船厂仓库盗窃电缆线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这只是精准化打击街面犯罪的案例之一。为提升城区街面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威慑力,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常态化”要求,南通警方坚持“查”、“清”、“守”三字方针,卡点查、区域控、面上捉,最大限度压缩街面犯罪空间。同时,实行“日定量分析、周汇总研判、月综合分析”的系统化综合研判机制,对巡区每日发案情况进行详细标注,深入挖掘信息数据价值,进一步提升街面巡防工作的“碰撞率”和打击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