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南京市公安局召开青奥会倒计时一个月安保誓师大会,向全市公安机关发出安保总动员令,汇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坚决打赢青奥安保硬仗。
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徐锦辉表示,安保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赛会的成败。他要求全市公安机关在抓好各项专项安保的同时,继续深化“九大攻坚战”“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安保维稳大防控行动”和“护青行动”。
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领导下,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青奥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1个场馆安保团队,22个专项安保工作团队和12个城市安全保障团队。同时构建苏浙皖鲁沪安保圈,加强与这四省一市公安机关的相互协作,以及与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反恐、交通、治安等各个条线的联动机制;搭建环苏环宁护城河,依托进入南京的32个公安检查站,筑牢南京外围防线,提高南京城内的安全系数;部署开展“民本警务”九大攻坚战,通过强化社会面管理与控制,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在城市“面”的平安基础上,保青奥“点”上的安全。
按照奥委会注重参与度的设想,一场三人篮球比赛,最初被要求放在南京德基广场,而8×100米的接力赛,则在南京夫子庙举行。观众不收门票,场地半敞开,运动员和南京市民来一个亲密接触。如何让比赛顺利进行,同时又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南京警方通过大量调研,与奥委会多次协商,将三人篮球改在了五台山,接力赛改在了河西的马路上,既不影响赛事的民众参与度,又能最大程度减轻交通、扰民的影响,同时,也减轻现场安保工作的压力。
“该执行的绝不打折扣,该有态度时也绝不沉默。”为了贯彻“不扰民”的宗旨,南京青奥安保团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青奥会公路自行车比赛,放在了风景怡人的南京市浦口区老山,长达23公里的开放式赛道,周边却遍布企业、居民区:一边是无法避免的居民出行,一边是不能打折的国际赛事,南京青奥安保团队又面临近乎无解之题。
经多次现场勘查,警方给出了答案:在宣传居民错时出行的同时,在赛道的平交道口、居民集中区设置横向穿越点,又联合政府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宣传,到居民家中一一做解释工作,希望他们理解并谅解,最大限度保障周边群众的出行。
而在青奥会各场馆群之间,规划设置的青奥专用车道,60%依托现有的公交专用车道,赛事车辆和公交资源整合,最大限度不占用社会车辆的出行资源,最大程度减轻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目前,南京青奥会安保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各项安保任务正按步骤稳步推进:5月份各项安保筹备工作准备就绪,6月份安保指挥中心投入运行,护城河公安检查站建成运行,安保核心团队全部就位,7月份安保人员、安保设施全部到位,组织开展全局性合成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