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平安江苏
苏州刑侦交上满分答卷
2014-05-14 14:00: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以警务现代化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刑侦工作集约化运行模式。近年来,苏州警方一个个有力的举措,让苏州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平安就在身边。

  太仓“1·29”杀人焚尸案、太湖度假区“2·13”故意杀人案、吴中“甪直2·12抢劫金店案”……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件相继破获。苏州警方用不断提升的命案侦查水平,成绩凸显的整体打击效能,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据了解,2010年至2013年,苏州命案破案率保持在97%以上; 今年以来,全市现行命案实现全破。

  合成侦查、快速反应为快速破案创造有利条件

  2月13日3时25分许,度假区金庭镇发生一起命案,两名男子在家中被杀。接到报警后,度假区公安分局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封锁控制金庭镇主要道路,并以案发周边为重点全面开展布控工作,严密路面盘查和空中巡逻。4时许,犯罪嫌疑人在太湖大桥3号南堍被抓获归案。半小时抓获犯罪嫌疑人,这是苏州警方合成作战、快速反应的成功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越来越智能化,单纯依靠某一项侦查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公安工作的需要,刑侦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越来越重要。意识到这一问题,苏州警方开创性地建立了“大刑侦”的工作格局,打破了刑侦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多侦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侦查部门优势互补,积极整合各方力量,改变“你交我办”、“由案到人”的被动侦查,形成了侦破命案的强大合力,大幅提升了侦查部门的战斗力,取得了“1+1>2”的效果。

  目前,全市命案侦破时间已基本形成“快三、慢五、不过七”的良好态势。即全市现行命案侦破周期三天内占86.7%,五天内侦破占91.6%,七天内侦破占94.1%,破案成本和周期大幅下降。同时,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面立体动态管控,既防范和减少发案,又为快侦快破现行命案创造了条件。

  科技强侦、情报导侦让证据自己“开口说话”

  刑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永远都是警方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

  在1月29日太仓发生的杀人焚尸案现场,侦查人员几乎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但就是凭借着刑侦科技手段及信息化的有效运用,最终,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近年来,苏州刑侦部门全面推进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化建设,有效提升现场勘查、信息采集、检验鉴定的质量和水平。相继配备了一批高端精良的装备器材,不断提升市、区公安局的检验鉴定速度,为全市刑事技术部门打处破案增添动力。同时,苏州警方还将人口、车辆等基础信息要素统一采集、归类整理,做到精确统计、了然于心,一旦发案,可以第一时间从信息库中筛选有用信息,提高了办案效能。

  现在,在侦办案件的过程中,苏州警方已经养成了“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拓宽证据收集范围,让证据开口说话”的办案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背后,是苏州警方先进刑事科学技术和丰富信息资源的强大支撑。据了解,目前我市DNA累计建库100万余份; 指纹累计建库280万人;现场足迹累计3万余枚,嫌疑人足迹累计入库11万余枚。全市共有约30万个“天眼”监控,基本实现监控“无死角”。

  规范办案、人才兴警提升命案攻坚战斗力

  “人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苏州在全市刑警部门积极贯彻市局“人才兴警”实施意见,从命案侦办实践中不断挖掘、培育、选用人才,涌现出一批现场勘查、尸体检验、DAN检验、案件分析、预审深挖等侦查破案行家里手,为命案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公安刑侦专家、行家52人,岗位标兵135人。其中,2人为市局领军人才,50人为重点和岗位技能人才,6人被省厅聘为全省刑侦专家,2人被聘为全国刑侦专家,另有9人入围省级刑事技术人才评定。

  以人才为基础,苏州在做强专业队伍方面做起了大文章。

  在苏州,老百姓都知道有一支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便衣侦查队。这支队伍以其灵活的办案方式,主动的办案理念,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而这,正是苏州警方做强专业队伍,提升战斗力的又一成功实践。与此同时,为保证办案质量,强化法制保障,我市刑侦部门形成了由办案分局法制部门捕前审核、刑警支队捕后审核、法制支队诉前终审把关的命案办理工作机制,确保每起案件在侦查终结移送起诉之前,办案质量无任何问题。有效推动了民警规范办案的习惯养成。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