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警情提示分析每天治安形势、防控体系覆盖城市每个角落,民警轻点鼠标就能快速破案;门户网站、领导信箱、官方微博甚至还有民意有偿征集平台,群众敲敲按键就能有处说话。这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带给江苏南通民警和市民最直观的感受。
“七分面对面,三分键对键。”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市公安局局长秦剑平认为,在新一轮平安建设中,更要注重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用“群众感受”来引领南通公安现代警务建设,近3年来,南通市公众安全感逐年攀升,分别达94.68%、95%、95.89%。
群众意见从民警走街串巷中来
2014年农历春节前夕,南通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来到小海镇街道“走亲戚”。
前不久,小区里被偷了好几辆电瓶车。”“小区大门口电子起落杆形同虚设,随便什么人都能随意进出。”……现场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提意见既不留情面,话还挺刺耳。这一切,民警都细心地记录下来。随后将这些意见及时录入警方的“包村居走访”群众工作信息系统,流转到不同警种部门,落实责任。
这是南通公安机关开展“七千民警进村居”活动的一个缩影。按照规定,该局民警每人都有一块“自留地”,覆盖了全市1911个村居,民警每年至少专门用一周时间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中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期间,“警民恳谈”、“相约星期四”、“警民夜话”等子活动,还相继成了民警们的自选动作。他们还研发出了“群众工作信息系统”,确保群众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有落实。
“脚板+鼠标”、“面对面+键对键”逐步成为了南通民警掌握社情民意,推动公安工作的新模式。即使是该局党委班子成员,也分别有自己的挂钩包干联系点,“岔道小路”、“犄角旮旯”,一个死角都不放过。该局政治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仅2013年以来,南通公安民警就走访了20余万名群众,针对征集的近3000条意见建议,梳理出涉及民生的44大项问题,均逐项得到了落实整改。
网上网下同步互动
群众痛恨什么就打击什么,群众的心声就是公安工作的镜子。
据了解,该局为此把打击锋芒瞄准了网络电信诈骗、盗窃非机动车和传销、非法集资等涉及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破获盗窃电动车案件324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32起,14起现行抢劫案件全部破获,盗窃电动车案件同比下降7.9%,“两抢”案件同比下降60%。
为倾力打造离群众最近、百姓更认可的平安城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道路交通管理等问题,该局还组织开展了“安全领域保卫战”,重点围绕食品药品、危化物品、道路交通、消防、网络、单位行业、金融以及水域安全8条战线行动。
群众感受引领警务流程大优化
“高速公路都有个ETC,公安户政窗口能不能也有个ETC?”市民陆先生的一个“小点子”却引起了当地公安户政服务的一场大变革。
南通公安户政窗口随即采取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临时份证办理时间由3天缩短为1天,对急需办证人员,即办即取。“二代证”办理时间由2个月缩短为1个月,最快的一次,市民黄女士12天就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
这种向群众借慧眼发现问题的事情,在南通公安机关已不再罕见。据了解,该局用“群众感受”来转换视角寻找问题,在群众挑刺、公安改进的过程中,通过“脚板+鼠标”,一大批既得民心又具操作性的便民措施应运而生。
南通的出国境人员每年以30%的年增长率递增。大量表格填写,让一些老年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市民纷纷抱怨。得知这一情况,出入境管理支队就研发出自助填表系统,身份证扫描、申请表自助填写均由导办员协助,群众只需签字确认即可,既方便快捷又准确无误。
在南通家纺城,各类涉外纠纷时有发生,企业业主、居民群众都很有意见。在家纺城内能不能建一个涉外调解室?得知群众的想法后,南通第一家“公调对接涉外工作室”正式建立,聘请精通涉外法律的律师坐堂咨询。目前,已成功化解涉外矛盾纠纷90余起。
此外,南通民警还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自主研发出“一键通”,为“空巢、孤寡、独居”等三类老人提供便捷服务;研发了“社区远程护卫系统”,利用操作箱上的“暂住申告”功能,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实时上门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