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锡市公安局党委坚持不懈加强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各项警务活动、具体工作和民警八小时外生活中,广大民警用真心对群众负责、用真情为群众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信任。2013年,无锡市公安局不仅被授予全省“公务员职业道德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近日还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半年初评中,保持了“第一”佳绩。
“大讨论”净化心灵 提升职业境界
“一个好警察,必须是一个正义的人、善良的人;是一个犯罪分子惧怕、人民群众喜爱的人。”无锡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赵志新说,无锡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全警参与的主题讨论活动,不断提升每个民警的职业境界。
2010年的“无锡警察精神”大讨论,提炼出“扬铁军声威,做群众亲人”两句话十个字,就是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前者是保民平安,让百姓可依赖,后者是热情服务,让百姓可亲可敬。各级公安机关采用多种形式把“无锡警察精神”熔铸到民警心中,落实到行动上。
2011年开展打造“无锡公安铁军品牌”大讨论,品牌标准是全省、全国叫得响;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争先;有一大批代表无锡公安形象的先进典型;社会公认、群众满意,让无锡百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以无锡警察为自豪、骄傲。内涵是职业境界超人一筹、实战技能胜人一筹、服务管理优人一筹、工作业绩高人一筹、纪律作风严人一筹。
2012年,在夺得全市机关作风效能社会评议第一后,开展了“面对成绩和荣誉怎么办”大讨论。
目前,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大讨论正在火热进行中。
大讨论的过程是净化心灵、升华精神、提升境界的过程。无锡广大民警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关键时刻的抉择,危难关头的勇为,助人为乐的义举,演绎着“无锡公安铁军”“犯罪克星”“群众亲人”“孤儿爸爸”“孤老儿子”的最美故事。
158封表扬信 群众的最高褒奖
今年暑期,北京市民路某一家三口来无锡游太湖。深夜,孩子突发高烧,拦不到出租车。
焦急无助之际,街头闪烁的警灯照亮了他们。巡逻警车把他们送到医院,挂号,找医生,直至孩子看完病,2位民警才离去。路某在写给赵志新的信中说:“我真羡慕无锡市民拥有这样的人民警察!”
不久前,50位无锡市民到山东青岛旅游,导游违反合同擅自改变游玩线路和住宿地,还扣留身份证。维权未果,一位游客拨打了无锡“110”。“110”立即与旅游公司和青岛同行联系协调。期间,“110”民警不时关心地问这问那,直至安排妥当。事后,那位向“110”求助的市民由衷地说:“我为无锡的警察感到光荣!”
无锡万名公安民警把“人民至上”作为职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坚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境界,带着感情去执法、去工作,用有形的正能量,鲜明的价值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以优良警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警营中挺身而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好人”层出不穷。
“今年1至9月份,群众写给我的表扬信就有158封,信中叙述的警民鱼水故事一次次让我感动。”赵志新说。
百姓心中有杆秤,一封封表扬信,折射出无锡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一颗颗滚烫的心。
2万个平民朋友
写不尽“警民一家亲”
“我是个单亲妈妈,自从认识了诸平良夫妇,我就不再是单亲,他们给了我和女儿无私的爱。”家住无锡瑞星花园的何兰说。
何兰与上初中的女儿小凤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元旦过后,家里突然来了穿警服的客人,还拎来米、油等。来者正是交巡警支队民警诸平良。从社(居)委了解到何兰的情况后,诸平良携妻子高晓鸣上门“结亲”来了。此后,诸平良夫妇时刻关心着这个家庭。6月,小凤要中考了,夫妇俩送来营养品,关照小凤注意休息,放松情绪。小凤考出了好成绩,被该市第一中学录取,诸平良比自己孩子考上还要高兴,立马送来第一学期3000元学费,还把小凤接去一起野餐。
2007年以来,无锡公安民警已与2万余名困难群众家庭结对交朋友,献爱心,送温暖,捐助现金、物品2300余万元。有700余名寒门学子在民警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大学或研究生学业,参加工作反哺社会。还让621名服刑人员子女过上充满阳光的生活。
日复一日坚守
让生命更有厚度
付出得多,奉献得多,面对的危险、承受的辛苦也更多。广大民警把对职业的热爱渗透到血液里,渗透到一言一行中,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关键时刻的抉择,危难时刻的忠勇,诠释着人民警察的角色自觉和责任担当。
1954年出生的还爱庆从事着一份鲜为人知的工作:与无名尸体、肇事精神病患者、走失痴呆人员打交道。他从2001年走上这个岗位,核查600余具无名尸体,把300余名严重精神病患者送进医院治疗。还爱庆认为,死者也有尊严,让他们“回家”是对生者最好的慰藉。12年来,他为300余具无名尸体找到“家”。
张文林自16年前从医生转行当民警,就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戒毒事业。2004年,他因连日劳累引发中风,导致左侧身体瘫痪,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一年多后拖着病残的身子重新上岗。几年来,接收戒毒人员、办理各类人员出所万余人次,接待办案单位提审6000余人次,深挖线索查获网上逃犯3名。他用心救赎那些残缺的心灵,帮扶48名吸毒人员远离毒品。他说:“能做警察就是一种幸福,能上班就是一种快乐。”
江阴民警王峰,在2011年历时203天的“清网行动”中20余次出差,辗转10余个省(市),行程万余公里,追回16名逃犯。那年12月15日凌晨,当他从海南三亚押回最后一个逃犯时,患脑瘤、年仅17岁的女儿已陷入深度昏迷,再没有醒过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王峰?他的回答是:“是警察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