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评警,采纳诤言,查摆问题。倾听诉求,回应关切,疏导情绪……
连日来,连云港市公安机关组织民警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为群众排查纠纷、化解矛盾;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整改不足等措施,围绕民意,守护民安,深化“三行一改”主题教育活动。
搭建诉求平台,走访问计顺民意
前不久,灌云县伊山镇侍沟村一村民向走访民警反映60岁的张以桂至今没有登记户口。灌云县局户政股在张以桂无原始户籍资料且年代久远难以核查的情况下,坚持为民解忧、特事特办,专门组织民警围绕张以桂出生年月和生活轨迹全面开展调查走访,先后走访调查相关知情人员20多人,形成了140多页完整详细的调查材料,查实了张以桂户籍情况,并及时为其办理了户口补录手续,彻底解决了张以桂长达60年的“黑户”问题。
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市局坚持开门评警,搭建多种诉求平台,依托政风热线、民生服务台等,举办“警营开放日”、“媒体记者进警营”等互动活动;召开警风警纪监督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围绕社区警民熟悉率、窗口服务满意度、矛盾纠纷化解等多个方面,每季度通过电话回访社区居民、办事群众、涉警当事人的形式开展考评,把工作评判权交给群众,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依托网络评警,立足“平安连云港”警方博客、微博客、QQ群等平台,建立“网上评警”专栏,通过网民交流、网上评警、微博连警营等在线互动交流,征求意见建议。市局对群众提出的建议进行梳理汇总,推行落实便民服务举措,自9月1日起,全市出入境、车管、户籍办证等窗口单位周六全部正常办理业务。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搭建“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官方微博客、QQ群等平台,把警务工作延伸至虚拟社会,拓展了警务空间。
同时,建立了矛盾纠纷滚动式排查机制,完善了公调对接机制,不断健全不稳定因素多元化调处机制。对一些疑难交通事故纠纷,还从交巡警、派出所抽调民警成立“联合调解席”,依照庭式调解的有关程序共同进行调解。
改进工作作风 提升警务效能
为进一步加强民警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市局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按照“不良作风先改”的要求,全面抓规范、提效能、树形象,确保全体民警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加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继续深入开展执法执勤“回头看”,精心组织“执法安全零事故、执法办案零过错、执法服务零投诉”、取保候审突出问题治理等活动,坚决整治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规范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着力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对群众投诉信访中暴露出的执法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整治。
依托基础工作、科技强警和规范管理三大支撑,构建“合成侦查、研判、巡防”三大合成体系,抓实打牢公安基础工作,提升警务效能,推动打防管控走上专业化、合成化轨道。全市建成453个警务室,自建监控点1715处,安装摄像头3236路,编制123个执法执勤标准规范。同时,全面推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工作机制,将新一轮平安建设设计为“九大工程”40项目标任务,定人、定责、定期“过堂、对账”,促进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制定出台了“十个严禁”和“八项规定”,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推进廉洁警队建设。严格落实“两研判、两排查”制度,狠抓队伍苗头性问题的排查整改。深入开展“三项清理”、公务用车、治理“三乱”等专项整治,狠抓“五条禁令”、“三项纪律”等警纪警规的贯彻执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查队伍违法违纪问题,确保各项规定不折不扣落实。
围绕民生需求 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自7月份以来,全市发生的命案、绑架等10多起重特大案件全部破获,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荡涤了社会治安环境。市公安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立说立行,在紧盯大要案件的同时,创新完善“三盯三捆绑”合成侦查机制,严厉打击侵财性民生小案,做到快破大案、多破小案,办好案件、控好发案,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被盗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治理“三车”被盗“断流”行动,1-8月份共破案572起,盗窃“三车”案件同比下降16.1%。新浦分局专门部署开展“破案防范百日会战”专项行动,依托设卡盘查,借助阵地控制、合成侦查等现代侦查手段,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侵财型犯罪发起猛烈的攻势。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社会面防控能力,增强群众安全感,市局坚持以民意主导警务,深入推进“巡逻、处警、查控、处突”四位一体社会面巡防,组建50支专业化处警巡控队,依托73个治安岗亭、50辆巡逻车,24小时无间隙巡逻盘查,切实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和治安控制力,着力构建大巡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