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将夯实基层消防根基作为重中之重,牢固确立“全民消防”理念,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努力构建“责任、监管、保障”三层覆盖城乡的基层火灾防控网络,有力推进了消防基层基础工作的社会化。今年以来,我市火灾“四项指数”同比降幅均超过50%,城乡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主要做法有:
一、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构建主体明确的“责任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消防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明确责任主体,分层分级实施,有效推动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按照“一网多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的要求,将全市分为“四级”网格责任区,细分单元,联格成网,不断将消防工作向农村、社区最末端延伸。一是县(区)层面。9个县(区)分为9个一级“网格”责任区,由市消防安全委员会牵头,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督导,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二是乡镇层面。全市126个乡镇(街道)为二级“网格”责任区,由乡镇(街道)统筹推进,综治办、安监办、派出所、工商所等全面参与,每个网格制定月推进计划。三是村居层面。全市1647个村、社区为三级“网格”责任区,由村(居)委主任全面负责,巡防队、治保会等工作人员及社区民警积极参加,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排查。四是小区单位层面。所有居民楼院、村组、社会单位划分成24504个四级网格,由村组负责人、楼院长负责牵头,小区物管、保安、消防志愿者等合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将火灾隐患排查作为日常治安巡防重要任务。
二、突出力量整合,着力构建严密高效的“监管网”。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完善监管职能,狠抓协作配合,消防工作整体合力显著增强。一是强化部门联动。由市综治办牵头联合公安、民政、工商、住建、安监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街道(乡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综治与平安建设检查及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内容。综治、公安、住建、规划等多部门联动,对非法违法行为、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162处隐患开展联合执法,形成了区域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推进全警消防。加强各警种协作配合,治安、经文保、经侦、禁毒等建立消防安全监管协作机制,交管、刑侦、法制、消防等建立火灾处置协作机制,督察、治安、消防等建立督察协作机制,消防、治安、经侦等建立消防违法行为联动查处机制。市公安局出台了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考评办法,将社区消防管理模块应用纳入每月绩效,实施年度目标考核。今年以来,全市各警种共开展联合检查862次、督察133次、查处火灾隐患3376处。三是实施定责帮扶指导。将全市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分为四级责任区:全市为一级责任区,市消防支队党委成员分片包干各自联系点;县(区)为二级责任区,各消防大队党委成员根据任务分工分片负责;乡镇(街道)为三级责任区,派出所所长、分管领导等为消防监管责任人,分片包干;社区、农村、小单位、小场所为四级责任区,警务区包片民警为责任人,定人定责。
三、立足基层基础,着力构建坚强有力的“保障网”。切实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基础工作的保障上,全力推动消防基础工作高效运行。一是健全组织保障。全市已有63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消防安全委员会,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辖区消防工作;83个乡镇(街道)依托综治办等部门设立消防办公室,明确了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171名;159个公安派出所设立消防警务室,每月落实消防监督检查任务;已明确村(居)消防安全管理员1859名,负责组织村(居)民开展消防巡防和安全提醒,实现了消防安全自我检查、自我宣传、自我管理。二是落实措施保障。在社会单位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深入推进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下发《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指导意见》,对火灾高危单位实施更严格的监管,着力推行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防”战略,解决了火灾高危单位“防什么”、“怎么防”、“谁来防”的问题,建立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火灾高危单位消防管理工作机制。开发建设清河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每个社区配备3名“网格员”,开展日常火灾隐患排查工作。三是强化设施保障。消防站建设快速推进,城区新建3个消防站、县(区)搬迁3个消防站、工业园区组建3个政府专职消防队。投入3000余万元新增举高类消防车8辆和其它功能消防车11辆。年内市区补建市政消火栓600个,各县(区)增建市政消火栓890只。同步推进网格末端器材配备,全市各街道、居民小区增设消防器材存放点和室内消火栓箱255个,督促“五小”场所配备各类消防器材3万余件。一次性投入200万元完成消防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四是加强宣教保障。成功举办了淮安首届大中专院校消防文化艺术节,编发《橙色风》消防画册4期4万份,投入40万元制作消防动漫视频,发放各类消防宣传品78万份,在各类媒体刊播消防稿件、公益广告1325条次。组织消防职业技能培训6期共338人,参加全国鉴定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完成了对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责任人、管理人全部培训一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