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有关综治信息化建设会议后,盱眙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将综治信息化建设置于重中之重,结合工作实际,以“四个三”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综治信息化建设热潮,确保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受到了上级部门高度肯定,11月5日,淮安市综治信息化建设暨综治办主任会议专门在盱眙召开,学习推广该县经验做法。
为了抓好部署落实,盱眙县综治部门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综治信息化系统建设列为全县八项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月党政联席例会必讲,做到同布置、同落实、同推进。为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法委专门成立了县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该县综治办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市有关综治信息化建设会议及文件精神,反复进行动员、部署;并专门制定出台《盱眙县社会管理服务网格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工作措施、配备范围、配备标准和经费来源,确保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他们利用盱眙日报、政府网站、效能101短信平台等广泛宣传综治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作用、效果,并对全县网格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让乡镇、单位从内心认识到花钱搞信息化建设值得,实现了由不理解到支持、由拒绝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为防止综治信息化成为摆设和“花架子”,该县坚持“政法、综治、法治、司法、信访“五位一体”整合,突出网格化、信息化、实体化、集约化、效能化“五化同步”要求建成县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并将全县科学划分为2633个网格,会同电信公司做好综治专网接入和账号分配工作。依托全县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以网格化为基础,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实现上下联动的整体效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有效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该县还出台《盱眙县综治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网格信息员的配备数量、配备标准、工作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和定位,做到农村网格信息员兼职化,城关镇村(居)网格信息员专职化,真正实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司其责”的服务新模式,确保网格员队伍能拉得出、用得上、见实效,为综治信息化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该县邀请了省专家对全县280余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搭建交流平台,建立综治E通QQ群,邀请省综治信息化专家加入,方便基层工作人员与专家互动交流。针对村居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组织技术人员上门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辅导,并创新采取收集信息和上报信息分离办法,确保信息录入、处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该县综治部门坚持抢前、抓早、快干,打破常规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为淼始终亲力亲为,主动靠前指挥,深入19个乡镇,与乡镇主要领导面对面交流、督办。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朱耀挨家过堂、现场办公,及时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全县19个乡镇被分成河西片、山区片、河东片三个片区,明确挂包领导和责任人,实行通报点评,形成“比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县综治办积极争取省市“以奖代补”资金,切实降低乡镇和村居经费压力。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抢抓进度,坚决不拖全县后腿。涉及实有人口、特殊人群基础信息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做好信息对接、关联工作,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县电信公司对财力特别困难的仇集镇、团县委等乡镇和部门给予大力帮扶。
县综治办将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信息化考核“一票否决制”。年度考核时,对信息化建设排名落后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评为先进,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好的乡镇和部门,将给予考核加分和通报表彰。县综治办与电信公司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结合“三提三知”竞赛活动,年底评选出若干优秀网格管理员和优秀网格信息员,在物资上给予奖励,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上予以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网格员学习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应用信息化的创造性。与此同时,县综治办建立网格信息员退出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网格信息员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瞒报、漏报、迟报各类信息或没有完成当月信息上报任务,并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的,直接予以清退。凡未及时发现并上传信息,导致矛盾激化的,严格层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是党员干部的,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