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苏州市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6491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2155家,社会组织总数达18646家,万人(户籍)拥有登记的社会组织达9.9家,等级社会组织672家。
昨天(11月13日),苏州城区持证社工小组培训在苏州公益园内举行,组织者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给社工“充电”,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当了6年社工的昆山市自强社会服务社的王俊超说,他接触的对象很多都有过吸毒经历,工作难度大。这次培训理论联系实际,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6491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2155家,社会组织总数达18646家,万人(户籍)拥有登记的社会组织达9.9家,等级社会组织672家。据此,今年5月12日,市民政局本着“三社互动的平台、公益慈善的窗口、社会创新的智库”宗旨,打造市级社会组织公益孵化示范性平台——苏州公益园。目前,该园共进驻社会组织15家,其中入驻组织9家、受育组织6家。
开园半年来,苏州公益园运行良好,尤其是受育的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据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处主任科员陈剑平介绍,受育的社会组织是指处于初创期、备案和登记不到1年,但运行规范,创新性、成长性较好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苏州公益园公开征集了6家入园孵化,为每个受育组织量身定制了实施培育方案。
目前,苏州公益园已经帮助受育组织完成了7个专题的系统培训,包括考察、讲座、沙龙、观摩、交流拓展等形式,个别辅导、课题演练等针对性培育工作也正在逐个实施。“儒林童公益服务队”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开设了“儿童运动馆”;“百老惠法律服务中心”独家汇编了苏州首本盲文版法律知识读本。目前,3家受育社会组织已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成为较为成熟的社会组织,在助人自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