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仄的空间里人满为患,到处是私搭建的电线,卫生间改造成卧室,隔板都是易燃材料……这是记者跟随民警检查,在某新村“群租房”里看到的景象。由此产生的治安、消防、卫生等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租客们,更滋扰邻里,很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件。面对“群租房”这一城市之痛,政府各职能部门均高度重视,各司其职,着手整治。然而“群租房”并非一纸禁令能够解决,更不能一赶了之,庞大的群租人群将如何实现城市“居家梦”,本期观察,带您关注警方如何利用公安工作,科学合理整治“群租房”的新动作。
群众认可 才能常态长效
“我们唯亭街道外资企业众多,由于房价过高,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买不起房,只能居住在出租房内。一些房主或者‘二房东’受利益驱使,人为地将本是一间房分成若干小间,分别出租给多个用户,群租现象在个别区域较为普遍。”谈“群租房”,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唯亭派出所所长王志军感慨良多。
他说,由于群租价格低廉,在一定人群中很有市场; 针对群租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派出所在充分尊重弱势群体的本居住权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群租房整治,通过加强对租、住双方的有效管理、宣传房屋租赁相关法律、法规、推广安装摄录一体机等措施,渐进消除辖区内的“群租房”现象,取得房东和租户的“双认可”。
今年3月,民警在青剑湖二社区某居民家中走访,发现该户为12人的“群租房”。民警找到房东,要求其进行整改,但房东以自己收入低、代价大等理由,拒不整改;民警又找到中介进行劝说,并拉起了家常。在表示理解房东和中介苦衷的同时,向他们充分讲解“群租房”的危害,以及发生火灾、违法犯罪等事件的责任风险。民警来来回回上门劝说了不止四次,最终取得了房东和中介的理解,承诺不再做“群租房”,并积极配合整改。
不久前,有居民打电话到派出所投诉,称楼上是群租房,白天没动静,晚间闹哄哄,影响了正常休息。民警经过了解,发现该室租住着一批错时工作群体,每天都是凌晨后回家,难免会打扰到楼下居民休息。民警得知情况后,在与房东交涉的同时,多次上门给租客做工作。一方面谈“群租房”的危害,另一方面谈楼下居民的难处,从法理、情理上逐个突破,最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租客们主动搬离了“群租房”,房东拆除了群租设施。
据统计,今年以来,唯亭派出所已有818户“群租房”被成功整治,其中大多为派出所经过工作主动拆除或者是租户主动搬离。“只有群众真心支持,我们的整治工作,才能真正见到实效,并能实现彻底根治。”王志军说。
警民联手 打造百姓称赞的民心工程
“‘群租房’危险又扰民,我坚决支持政府取缔‘群租房’。”虎丘区华通花园某房东王老伯说。
家有一套闲房的王老伯把房屋交给中介帮忙出租,可中介竟然背着王老伯将房子改成了“群租房”,当王老伯从社区民警口中得知,自家的房子“被群租”后,他二话没说,主动与中介提前解约并将一间间“蚁居”敲掉。
虎丘公安分局通安派出所民警郑哲介绍,在日常的走访中,他发现在王老伯90平米的三居室内,中介用石膏板隔成八九个房间,每个房间外都有一个电表,随手推开一间房,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不足10平米的空间摆着一张高低床和一张小桌子,桌子上堆满了衣物和生活用具,石膏板隔成的墙壁没有窗户且毫无隔音效果。
本想将房子交给中介,自己只需收房租的王老伯,发现房屋被“二房东”搞得如此“乌烟瘴气”,他大为震惊。他当即表示哪怕损失一部分租金,也要跟中介提前解约并自行拆除隔断将房子恢复原样。
“在我们辖区的很多动迁小区里,很多居民都有不止一套住房,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都会将闲置的住房通过中介出租出去”。郑哲说,房东以为将房子交给中介,其他都不用管了;而一些不良中介也正利用了这一点,将房屋租给所谓的“二房东”,然后改造成“群租房”。而真正的房东,对“群租房”也是很痛恨的。
为此,虎丘公安分局在“群租房”整治工作中,注重区别对待,一方面,社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出租屋的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旦发现苗头性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与社区、城管、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整治,形成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同时,为减少安全隐患、压降群租房案件,积极强化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并整合房东和租客等资源力量,实现对出租屋的有效治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让百姓充分理解“群租房”的危害,发动业主先期自行整改“群租房”,让更多的群众理解、支持警方的行动,打一场整治“群租房”的“人民战争”。
截至目前,虎丘警方共排查出租房6.3万户,发放宣传资料3.1万份,梳理出“二房东”45人,通过宣传整改,有47户“群租房”在“房东”的配合下,得到有效整改。
出租屋超市 疏堵结合的创意“金点子”
在吴中区郭巷街道国泰社区,依托社区警务室建立的“出租屋超市”,成立两年多,有效破解因租房带来的各种治安案件。
近几年来,郭巷街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泰、塘南等大型拆迁安置区相继落成,租房经济日益繁荣,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项主要家庭收入。由此也带来了安置小区出租屋多、租住人员动态管控不到位、侵财类违法犯罪警情多发等问题。
为解决辖区拆迁安置小区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杂、治安防范弱、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有效实现以房管人制度,创新社会人口管理和房屋登记工作,2012年,郭巷派出所结合辖区特点,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新途径,探索出了“警务室+出租屋房产超市”一体法工作模式,首先在辖区国泰警务室试点。在试点取得初步成功基础上,2013年1月,郭巷派出所在辖区独墅湖社区、姜家社区等几个较大的社区全面铺开“出租屋超市”。2013年6月,郭巷派出所又依托互联网站成功建立了郭巷社区公共服务免费超市——房屋出租,让更多的郭巷居民和愿意居住在郭巷的外来人员通过公益性质的出租屋超市网站,在网上即能完成房屋租赁和人口信息采集登记。至目前,出租屋超市网站已正式启用。
通过出租屋超市,社区警务工作进一步直面群众,包括帮助群众电话联系出租屋房东,当场签订租赁合同意向,同时登记外来人口信息,办理居住证。警务室、出租屋超市一体化的模式,强化了外来人口管理,同时便利了广大群众,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至今,郭巷派出所出租屋超市已登记出租屋信息5100条,成功出租房屋1729套,签订合同412份,通过出租屋超市登记外来人口46500人。
社区警务室民警许林明说,“出租屋超市”使租房更规范,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大大减少;居民们切实感到放心租房等好处,主动提供信息或配合调查,使警方掌握暂住人口信息的工作大为便利;民警的工作强度得到缓解,从而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治安方面,使社区治安环境不断改善。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全市推广,市区“出租房超市”实有数达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