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篇
南京是最早提出和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城市,自2002年以来持之以恒的推进深化,不断丰富了平安建设内涵、提升了平安建设质效。青奥申办成功后,南京市委政法委充分适应青奥大局需要和群众平安需求,坚持在更高起点和层次上深化平安南京建设。健全完善大调解机制,积极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拓宽多元调解思路,全面加强人民调解、专业调解、调解对接等工作,在全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坚持以提升群众安全感为核心要求,牵头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斗争和社会治安整治行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治安问题、整治了一批治安混乱地区,严密构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今年又扎实推进市、区、街三级社会治安巡防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治安主动控制能力;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体制改革、创建“五有五无”平安社区(村)、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社区矫正、基层网格化管理、科技创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被推广的平安建设工作品牌。近年来,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在工作90%以上并逐年提高,社会治安良好状况在全国同类城市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法治建设篇
以争创法治建设示范区、先进市为目标,南京市委政法委认真贯彻市十三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八大法治保障、六项提升行动”为重点,精心组织和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程。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组织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中国梦·法治路·社区行”法治南京建设走基层专场、树立基层法治文化示范点等活动,促进社会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氛围形成;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地方立法等工作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牵头研究制定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见、依法打击处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行为意见、“涉艾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处理意见、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等规范性文件;认真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建设实事”活动,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市、区共完成法治实事项目1039个,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深入开展法治区、法治镇(街道)、法治示范单位、民主法治村(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法治城市建设基础。
队伍建设篇
政法干警队伍是全市最大的公务员群体,对这支队伍的教育管理责任重大。南京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领导和管理职能,围绕政治、责任、业务、纪律、作风“五个过硬”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思路方法。坚持政治建警方针,切实把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执法为民宗旨教育等主题活动;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率先在全国全省推出电子卷宗系统和政法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指导督促政法部门严格规范执法办案各项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司法公开,组织“邀请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旁听庭审活动;严格落实从严治警、从优待警规定,严肃查处政法干警违法乱纪行为;大力推动创先争优,组织开展“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单位、争当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我为党旗添光彩、平安青奥比奉献”等活动,涌现了秦淮检察院、公安110指挥中心、林志梅、嵇艳霞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广泛影响的政法典型,树立了政法队伍良好形象。
青奥安保篇
圆满完成青奥圆满精彩优秀答卷,需要一个和谐稳定、规范有序的考场环境。围绕平安青奥这一最大底线,南京市委政法委强化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承担起青奥安保维稳重任,努力把近年来“三大建设”成果运用和体现到平安青奥建设中。精心组织实施,牵头制定《全市青奥安保维稳大防控行动计划》,组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建立健全大防控工作的组织网络、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广泛宣传发动,编印《致全体市民公开信》,采用各种宣传载体和形式,营造了“人人都是东道主、平安青奥靠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严密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以专带群、以专促群,扎实推进50万平安志愿者队伍组建、社会面治安巡防、公交地铁安保力量落实、信访维稳专项行动、重点人员稳控等各项工作,确保以平安社会环境迎接青奥会;认真履职尽责,从7月起,全委干部放弃节假日、连续作战,严格认真完成大防控行动办值守、指挥协调、明查暗访、信息报送等各项任务,以顽强斗志、实战姿态和优良作风投入青奥安保维稳工作,确保实现“六个绝不发生”目标,奋力在平安青奥中建功立业、展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