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845家企业全部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法治建设工作,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达100%,有效维护了职工的权益,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和矛盾隐患,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效果。”近日,记者在淮安市清河区采访时,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海波介绍说:“我们也只是淮安市发挥‘两新’组织作用,共同建设平安法治淮安的一个缩影。”
淮安市在深化改革创新中,充分发挥综治机制的优势,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法治建设作用,维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同时,推动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等老杨好了,一定更加努力工作”
2013年8月的一天,天气十分炎热。淮安利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涂料桶操作工杨贵仁与往常一样到车库取车上班时,突然晕倒。家属将他送到医院后,发现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所致。董事长姜柏林听说此事后,立即与工会同志到医院看望,与医生联系安排手术等事宜,并当场解决看病临时用钱。渐渐康复的杨贵仁因一时不能上班,公司先后给予四次500元困难补助,感动的家属直说:“等老杨好了,一定更加努力地工作……”
其实,职工及家庭遇险,淮安利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请缨解决是有传统的。这个由成立于1954年的淮阴植物油厂演变而来公司,在历次大大小小的改制中,没有将一名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形成了质朴的抱团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感动了每一位职工及家属的心,也因此给地方政府减了压,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引导和发挥非公企业主人翁作用,是淮安开展“两新”组织参与改革创新的主要做法。按照职能部门分工,该市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总工会引导企业建立起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民主管理实现企业法治化;司法局帮助企业建立起了法律顾问制度,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工商部门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营造了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人社局对职工劳动合同签订及争议处置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从根源上杜绝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纷争。
淮安利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改制后,与新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足额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每年11月,公司领导与工会及员工代表集体协商工资及福利待遇,每年工资增长都在10%左右,现人均工资达3000余元。
企业与职工共成长、共发展,是淮安非公企业建设的终极目标,故各职能部门在规范企业发展中,将职工共享成果作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原生动力。
“不缴纳社会保险宁可不予录用”
“淮安雨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集团要求各店行政部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即使员工自己要求不缴纳社会保险,也要求强制参加,否则宁可不予录用。”淮安市雨田4S店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姬广宇介绍说,“公司先后成立了党、工、团组织。去年还积极参与由市委组织部开展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招选活动,顺利招选两名党组织书记人选。”
支部建在生产第一线,既可以有效化解了矛盾,又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管理。前不久,某分店的仓库主管在明知当晚将有一车货到店的情况下,与仓库人员按时下班,造成一车货物在分店停了一晚,因耽误货车行程,公司只能多支付运输费。于是,公司依据制度扣罚了仓库主管200元,仓库主管心里很不舒服。党组织负责人知道后,及时找她谈心,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员工进行换位思考,让员工真正认识到她的问题所在。同时,通过交谈也了解到这名员工对目前的薪资水平不满意,党组织负责人表示会为她积极争取。
这样的谈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对企业和党组织的认可度。目前,该集团已有17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六人参加区里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二人为预备党员。
党总支、工会定期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听取员工的呼声成为非公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互动的桥梁。2013年年初,党总支联合工会召开六场座谈会,邀请公司股东、董事、高管参加,现场答复员工反应强烈的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员工与企业业主、管理层之间的距离,员工的工作激情也得到了提升。
在党总支、工会的努力下,公司在员工伙食标准、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方面都有所提高,2013年酷暑之际,还为员工争取了冰棒和绿豆汤。党工团组织也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生活,凝聚了企业的向心力。
勇担责任 温暖社会的柔情
“临近春节,我们商场在准备充足货物的同时,也做好应急预案。”淮安万达百货总经理黄荣对记者说,“有防止活动现场人员拥挤或踩踏预案,消防安全疏散预案,火灾扑救预案,防盗抢应急预案,玻璃门、护栏破碎处理预案……”
作为商贸企业,保证货物的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而公共安全更是商家立于不败之地的硬环境。为此,万达集团不仅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与供货商签订购货合同,还与各商店签订《门店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
同在一个大楼的万达影城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2013年6月1日,影城举办“搭建留守儿童的桥梁——爱心观影活动”,邀请256名留守儿童观看《疯狂的石头》,圆了孩子们的电影梦。近一段时间,他们又邀请家住沈阳路的130多名家境贫困的儿童和老人,走进影院爱心观影,并贴心地将放映音响调低,确保安全观影。
在非公企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中,还有不少企业加入了“汇浪”工程,这是淮安市实施的刑释解教人员异地安置就业工程。“汇浪”的寓意就是让刑释解教人员这些“浪子”重新回归到社会这片“大海”里。
如今在南京做保安的小俊,一提到淮安市净水剂厂和厂长姚军就一个劲地夸赞:要不是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一把,我哪有今天的安定生活!
“凡是过渡性安置的刑释解教人员,大多是家庭困难、一时又没有合适就业岗位的人。因此,我们在做好帮教工作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生活困难,用真情去感化他们。”净水剂厂人武部长刘春勇说。
刑释人员小俊刑满回家后,因为没有去处,被安置到淮安市净水剂厂上班。看到他原来住房因年久无人居住破漏不堪,不维修就难以遮风挡雨时,厂长姚军主动从厂财务科支出1000元钱,帮助他把住房修好。小俊现在提起姚厂长把1000元现金交到他手上时,还感动地热泪盈眶。他说:“人家也是私营企业,厂里的资金也不宽裕,为什么要对我这个犯过错的人那么好?那时我就下决心要活出模样,不辜负这些好人。”
近年来,淮安市净水剂厂先后接受了陈荣、曹恩、唐君、徐波、胡海等5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在厂里作过渡性安置,为他们走上新生活架起一座桥梁。
“将社会责任意识强、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作为安置基地,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后,交叉异地安置到其他县(区)的汇浪基地企业就业,从而避免在户籍地企业就业产生的身份歧视和自卑心理,更好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安心就业、顺利回归。”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亚青这样评价他们的创新工程。(文中涉及刑释解教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