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依法有效防控管治青少年犯罪
2014-01-08 10:31: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近日记者在淮安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刘学东办公室墙上看到的一幅对联,而一张主题“关爱”的大幅图画吸引了所有走进来的人,“我们就是小雏鸡的守护神,时时守护着问题青少年。” 

  从近十年淮安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该市十年磨一剑的艰辛与坚持。“不到十年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近千人,维持在有史以来青少年犯罪最低、最稳定的时候。”刘学东说。 

  通报寄给“一把手” 

  帮扶工作有的放矢 

  “我们要经济发展和经济总量争第一,不要青少年犯罪得第一。”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刘学军看着市关工委发来的三季度青少年犯罪统计情况后,对略有反弹的数字皱起眉头。 

  将全市青少年犯罪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统计,是淮安市关工委近几年来的创新作法。从这张表格上,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县青少年犯罪的升降变化、青少年犯罪的地区分布,还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和原因变化。 

  “知情才能出力,”这是他们把青少年犯罪基本情况通报给区县、镇街、村社区“一把手”的初衷,既可以让“父母官”对县区内青少年犯罪情况一目了然,也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整改。 

  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从2004年开始,由市关工委倡议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开展帮扶、挽救周围青少年活动,经过不断摸索,形成了淮安市“1+6”关爱工作机制,即开展“青少年零犯罪乡镇(街道)”和“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通过对问题和失足青少年的“教育防范、关爱助学、培训就业、维权服务、结对帮扶、净化环境”六项工程,落实对问题和失足青少年挽救帮教工作。 

  “有位子、有班子、有路子、有票子”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亚青对这支队伍的要求。为进一步实现预防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张亚青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预防工作中落实好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今年4月,该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十年总结会上,22名“五老”标兵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他们的事迹鼓励着更多的“五老”主动战斗在关心下一代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有654名干警、3299名“五老”、1554名基层干部参与了结对帮扶,形成了“1+1大于2的效应。 

  表彰奖励激先进 

  “五老”人员老当益壮 

  “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关心下一代基金,每年从增值部分中拿出50多万元奖励结对帮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五老’,100万资助贫困大学生、20万奖励参与网吧检查的‘五老’、30万奖励为留守儿童建设辅导站的人员。”刘学东骄傲地说,“每年年初我们还要表彰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问题青少年帮教的热情。” 

  涟水县前进镇关工委主任孙进忠,被双河村王副村长称为用“红烛”精神照亮失足青少年前程的人。他在竞争副村长时,当着全村人面前表态:“孙主任帮我脱胎换骨,今生今世也报答不了他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我愿为全村走上致富路贡献一切。” 

  王副村长也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年少的他曾因违法犯罪被判一年徒刑监外执行后,他只能待在家里,躲着所有的人。就在他感到前途迷茫时,老孙走进他家门,花70多元钱给他买来法律和养殖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学本领,靠勤劳致富。当得知小王想搞养殖没有启动资金时,老孙送来了1500元,还是不够,他又为小王担保5000元贷款。在老孙的帮助下,小王售鱼苗、养成鸭、包鱼塘,当年就盖起3间平房。此时,到他家门上学技术的人多了,和他打交道的人也多了,小王也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他被村民选上副村长。 

  像孙进忠这样悉心关心失足青少年的“五老”人员在淮安市比比皆是,他们成为迷途知返的航标灯。从淮安“1+6”机制的实践证明:凡是列入帮扶对象的问题青少年基本没有失足的,已失足的青少年很少“二进宫”。 

  宽严相济政策 

  细护幼苗任劳任怨 

  爱心帮扶改变问题青少年的人生,也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品质,它让包容、共进成为城市的精神。为此,淮安市连续多年将预防工作纳入综治与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五老”人员“敢担当、重落实、能创新”的精神。 

  20134月,淮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市检察院、共青团淮安市委在齐抓共管的机制中,又形成对重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1+2”结对关爱活动,即一名涉罪未成年人落实一名“五老”人员和一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爱心小组,对涉罪未成年人实施个性化帮教。 

  61,他们又与市法院建立对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被告人开展判后帮教的工作机制,就是法院在对未成年被告人判处免于刑事处罚的判决生效后,要将判决书送达给同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告知未成年被告人应当主动接受关工委的社会帮教,关工委指定专人负责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帮教,定期了解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帮助解决入学、复学、升学、就业等实际困难,促进帮教对象改过自新、重塑自我。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