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台市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以“枫桥经验”为引领,把准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之脉搏,全力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13年,该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4939件,受理并调处4939件,调成4910件,调解成功率99.41%。防止“民转刑”案件29起,防止纠纷引发自杀性事件10起,防止纠纷激化772起,劝阻群体性上访207起2891人次,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其中市调处中心直接成功调处197件,调成率100%。调处标的总额3009多万元,最高标的单额1100余万元。年初,该中心被省司法厅命名为首批“江苏省规范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并涌现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省“群众心中优秀司法所长”张月清、“全国模范调解员”王炳全和“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周兆喜等一批先进典型。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该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抓早、抓小、抓一线”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加强队伍建设,形成资源共享新格局
该市注重人民调解实体化运作,多渠道充实中心人员力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调处水平,先后增聘、选调8名专职调解员,累计工作人员14人。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分析研判典型案例和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不断增强调解队伍对潜在矛盾纠纷的预警能力、对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管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五级六格”网格化排查预警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全覆盖,形成人民调解资源共享、个个参与的新格局。通过经常性定期排查,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及矛盾纠纷信息“零”报告制度,全面掌控重大活动期间、敏感时期矛盾纠纷信息动态,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联动联调显职能
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该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拓展方式方法,彰显服务特色。
建立健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毗邻地区联防联调机制。该市针对与兴化、海安、大丰毗邻县(市)36个镇(场)交界接壤、跨区矛盾纠纷逐年增多的实际,不断加强毗邻地区矛盾纠纷预防和组织协调、协作和妥善化解等工作,连续13年坚持与毗邻地区加强沟通协调,稳妥化解100余件跨地区矛盾纠纷,促进了毗邻地区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市调处中心在三调对接中的基础平台作用。扎实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与配合,形成与公、检、法、纪监、信访等多调对接,不断强化调解机构衔接,与劳动、总工会等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五位一体”调解机制;在人民法院、法庭、公安派出所和交巡警大队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节省了司法资源,降低了诉讼成本。
进一步完善提升“调解超市”效能。适应矛盾纠纷多样化和调解需求个性化需要,建立由资深法官、医疗、环保等相关专业人士和调解员组成的专家库,以制度规范专家调解,做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真正做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群众诉求“全响应”。
全面推进“六诊六式”服务机制。创新“驻点坐诊、专家门诊、集中会诊、上门出诊、在线问诊和社区送诊”等纠纷诊断形式,全力推进“一站式服务、点将式服务、联动式服务、应急式服务、菜单式服务和亲情式服务”等服务模式,为矛盾纠纷化解构建起综合、方便、互动、快捷的阳光平台。
开展专项活动,促进矛盾纠纷就地解
开展“主动走访”行动。规定机关干部每年下基层督促指导、协调服务,深入查访民情,准确把握民需,充分听取民意。利用网络手段,创建“在线调解”平台,集聚全市12名实力调解员在线提供包括医患纠纷、消费纠纷等10个方面的纠纷调解。
开展“主动调解”行动。加快推进医疗、交通、物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排查方式,制订“定时、定人、定点、定责”调处方案,健全定期排查、及时就地调处、联调联动等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调处。
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先后组织开展“春节”、“两会”和“中秋”、“国庆”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集中开展“民调月”和夏季大忙期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照纠纷排查“零疏漏”、纠纷调处“零激化”、疑难纠纷“零积累”的“三零”工作目标,立足“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扑灭在萌芽”,真正掌控纠纷排查调处的主动权。
改革发展无止境,矛盾纠纷无穷尽。该市将紧紧围绕“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努力打造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主题主线,不断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坚持超前防范,抓源头、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化瘀防范功能,全力构筑维稳“首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