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外就医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可以让患有严重疾病、年老体弱的服刑人员通过在监外执行刑罚从社会上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从而使疾病得到更好的医治,健康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充分体现了刑罚执行的人性化。
近年来,南通监狱以服刑人员保外后不再危害社会为前提条件,严格依法、公正规范办理服刑人员保外就医案件,使一些罹患重病的服刑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维护了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法律和社会效益。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服刑人员家庭关系不睦、经济困难、医疗费用高昂等原因,使保外就医面临着交接难的窘境。针对这一情况,南通监狱通过多方联系协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帮助,耐心做好服刑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深入宣传监狱执法方针政策,促进交接难、执行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合理解决。
无缝对接 妥善安置
做好服刑人员保外就医期间的管理和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社会形象。南通监狱深刻认识到保外就医的办理、执行和监管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前后衔接必须做到严丝合缝,实现无缝对接。所以,监狱十分重视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在服刑人员保外就医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地方上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好服刑人员的安置问题,以及做好保外就医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就在几个月前,在地方司法部门的协助下,南通监狱成功为一名“三无”服刑人员办理了保外就医。服刑人员夷某在狱内服刑多年,早已年过花甲,身患多种疾病,而且长期卧床。经疾病医疗鉴定小组鉴定和保外就医审核领导小组研究,监狱决定为其办理保外就医。然而,监狱民警在具体办理的过程中发现,夷某家中没有直系亲属,其唯一的亲人哥哥也在监狱服刑,兄弟二人在原籍没有居所,也没有任何财产,属于典型的无直系亲属、无居住地、无财产的“三无”人员,这使得保外就医的办理困难重重,无法继续进行下去。面对看似无解的难题,办案民警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先后多次来到夷某原籍地司法所、村委会调查联系,努力寻求解决夷某保外就医安置问题的其他途径。监狱还特地安排民警就夷某病情、服刑表现及本人意愿向地方司法局作了详细汇报。地方司法局在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召开由夷某所在地村委会、镇政府、镇司法所和监狱四方共同参加的协调会,研究夷某的安置问题。经过监狱反复协调,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落实了愿意接收夷某的公益养老院,使保外就医后的夷某得到妥善安置。
用心执法 顺利交接
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服刑人员往往患有严重疾病,回归后会极大地加重家庭负担,再加上因犯罪造成的家庭隔阂,一些服刑人员亲属会选择拒绝接收。对此,南通监狱多形式多角度认真做好服刑人员亲属的思想工作,主动帮助服刑人员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服刑人员亲属更多地看到希望、充满信心,最大程度弥合家庭和亲情中存在的裂痕。
服刑人员季某,在脑血管梗阻手术后长期卧床,言语和肢体功能严重缺失,生活不能自理,已经无法继续正常接受监狱的教育改造。考虑到季某的病情和健康状况,监狱对其办理保外就医进行了评估,各个方面都已符合保外就医办理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季某已经离异,儿女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不愿为其担保,保外就医办理的前景不容乐观。鉴于季某的健康状况已不适合继续在监狱服刑,而保外就医回归家庭会更有利于其后期的康复。监狱民警在对其家庭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多次与其子女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子女扶养老人的责任义务和季某保外就医的利害关系。同时,为了减轻季某子女负担,促成季某保外就医的办理,南通监狱积极协调地方司法局在将季某纳入社区矫正的同时,在管理上特事特办,不要求其参加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而是由司法所定期派人上门了解其身体和生活情况。监狱民警还多方联系为其办理低保等手续,使季某在生活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办案民警的真诚和细致感动了季某及其子女,季某的女儿终于同意作为担保人,实现了季某保外就医的顺利交接。
积极作为 规范执法
为确保服刑人员保外就医办案质量的优质高效,切实维护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南通监狱积极作为,不断拓展社会资源,促进规范执法。监狱明确规定服刑人员原籍地只要在1000公里范围内,必须由监狱民警和检察院驻监检察室人员组成3人工作组前往调查了解和协调安置,与地方政府部门和服刑人员亲属面对面沟通,并且定期对已经保外就医的服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回访。持续关注保外就医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想方设法畅通与司法矫正机构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掌握服刑人员保外期间的现实表现和遵规守纪情况,逐步与地方政府建立联合帮扶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强化监狱内部执法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规范保外就医的具体办理流程及工作标准。不断深化狱务公开,打造阳光执法品牌,以执法信息公开透明争取服刑人员亲属和社会对监狱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升监狱执法的公信力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