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市政法机关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千警求谏、政法护航”活动,深入项目建设前沿,深入企业,扑下身子求建议,细化举措强服务,实实在在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活动中,政法部门共帮助项目主体解决实际问题1865个,提供法律服务2120件(次),得到广泛好评。据调查,群众对活动实际效果的总体满意率97.6%。
构筑“平安高地”。发挥政法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促进和谐、保障安全的职能作用,当好项目建设守护者。开展重点地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针对项目建设特点,把涉黑涉恶犯罪、经济犯罪以及盗窃工业材料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做到快侦、快破、快诉、快审、快结,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针对一些企业外来女员工较多、夜班下班期间安全隐患突出的实际,“走进去”,组织民警走进女职工相对较多的企业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和安全保护知识讲座活动;“守在旁”,增配警力,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防,为女员工提供安全送护服务。
助建“法治善地”。坚持送法到项目主体、送法到企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项目主体和企业业主依法经营建设、生产管理、维权止纷。通过走访、排查、调研,针对企业的重大疑难复杂法律问题,通过法律意见书、建议书等形式,提供科学合法可行方案。应企业需求,采用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制宣传、法律体检等多种形式,开展“套餐式”服务;组织法律服务团队,建立咨询服务热线,“法、企”之间直通电话、电子邮箱、QQ在线联系,畅通“一对一”法律服务联系渠道。全市政法、法律、法治工作者共担任3243家企业法律顾问,重大项目法律服务覆盖率100%。
促现“和谐良地”。在与重大项目主体求谏征询、结对服务过程中,注意排查掌握项目主体在开工建设、经营生产、用工合同等各方面存在的纠纷、问题和困难,对能帮助化解的,立即解决;对本地、本部门力量难以协调的重大疑难问题,提请上级协调化解,努力帮助促进项目主体和企业和谐良性发展。活动过程中,市及各地政法部门共帮助化解涉及项目和企业的矛盾纠纷941个。在全市全面推进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把重大项目建设涉稳风险降到最低。针对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过去常因监管不到位企业欠薪以及薪酬发生矛盾的情况,及时建议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工资发放工作的监管,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协商制度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和谐、维护职工的权益。
打造“绿色佳地”。根据求谏征询的项目主体和企业的建议意见以及反映的重点、热点问题,创新方法,细化举措,积极提供更加便捷、科学、高效服务。全市共有4264名干警参加求谏活动,共深入项目主体和企业6579个,征询意见2547条,出台意见政策72项。市委政法委创新推动各地建立“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实践基地”,打造高效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