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如皋司法行政事业腾飞
2013-11-07 11:43: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建成“千兆到镇、百兆到所”的司法行政内网、社区矫正网上执法平台;14个镇(区)调处中心、348个村居全部安装调解服务一键通;14个司法所测评在各镇七所八站中均位于前列……

  前不久,记者在如皋市司法局看到上述的一组数据。司法局长狄邦建告诉记者:信息化建设为该市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打造特殊人群管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小张是江安镇社区服刑人员。自2012年入矫以来,按要求办理了具有GPS定位功能的“刑罚执行矫务通”,纳入社区矫正网上执法平台管理。由于江安地处如皋、靖江、泰兴三市(县)交界,治安形势相对复杂,小张在镇上服装厂打工。有了“刑罚执行矫务通”,司法所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准确掌握其行踪,只要出现越界行为,系统就会在第一时间报警,并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提示、警示和告知。江安镇司法所长刘荣贵说:“刑罚执行矫务通是我们管控社区服刑人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如皋是农业大县,全市共有社区服刑人员700多人,绝大多数分布在各乡镇、村组,人口流动性大、监管执行难。为此,如皋司法局专门研发特殊人群管理软件,从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开始,将所有资料上传建档,入矫解矫手续实时进行网上办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自2011年起,如皋投入150万元建成社区矫正网上执法平台,开发了“刑罚执行矫务通”,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GPS卫星定位网上跟踪,市、镇两级系统做到定位监管、信息查询、越界信息处理、走访登记录入、信息交互、点到考核的“六个实时监控”,实现了“日常8小时监管”向“24小时管控”延伸。

  “一键通”让调解服务走近基层群众

  仲夏七月的傍晚暴雨如注,江安镇农民王某一路小跑到了村委会,请求调解和邻居梁某的秧田排水问题。由于已过下班时间,村委会的门已经锁上了。见此情景,王某按下了村委会门口的“调解服务一键通”。很快,村调解员的手机接通了。10分钟后,两名村调解员来到田头的纠纷现场。了解情况后,他们迅速拿出调解方案,通过借地挖渠、适当贴补的方式解决了矛盾纠纷,积水很快排出。王某连声道谢:“谢谢你们救了我家的秧苗,救了我的急啊!”

  针对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突发性、多样性、群体性的特征,如皋司法局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方法和新举措,以智能服务为突破口,投资50万元在14个镇(区)调处中心和348个村居全部安装“调解服务一键通”。即便是在节假日,只要按“一键通”提出调解求助,调解人员就会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2013年,该市镇、村调解组织通过“调解服务一键通”加大群众的法律咨询3236起,受理矛盾1362起,调处成功率达98%,提供便民服务2218次。

  与此同时,该市还投入110万元建成了视频指挥系统,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市调处中心通过视频进行远程指导,让群众不用跑远路不需花钱财,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业高效的调解服务。

  微博微信成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在信息化时代,微博的力量不可小视,通过解答网民的法律咨询、法律求助,让群众知晓并信任我们。”丁堰镇司法所长贲锋利以前在部队曾经参与过信息化建设,他开通了司法所微博,在线为群众解答法律难题。

  近年来,如皋司法局积极将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现代通讯载体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的“直通车”,雉水寿司官方微博吸引了粉丝近40万人,先后推出“元芳,此纠纷你怎么看”“生活法律百科”“微语话司法行政人”等专题,发送司法便民服务信息1000余条,答复群众法律咨询200多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司法行政机关影响力微博”。

  此外,他们还利用二维码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将如皋普法网、官方微博等链接生成二维码,加印到普法邮品、普法宣传资料上,群众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链接,获取专题普法讯息,受到群众的欢迎。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