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邳州市公安局、司法局联手推出“公调对接”机制,聘用退休老政法干警担任长驻派出所的人民调解员,运行一个半月,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45起,成功调处423起,成功率达95.1%。
“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进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守护社会公正。”邳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军说,早在3月份,徐州市公安局与司法局决定联合开展人民调解员进驻基层派出所参与社会矛盾大调解试点,邳州市先行成立专门班子,克服条件限制和实际困难,在全市28个公安派出所统一建成“司法调解室”,制定了驻所人民调解员“五项纪律”等配套制度,并明确经费由财政保障,全力构建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相互衔接,良性互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公家人做主,讲公道。”对于人民调解员进驻派出所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邳州市炮车镇蒋庄村48岁的村民王永连声称好。
今年3月9日,王永他与运河镇李口村42岁的路某因承包蔬菜大棚赔偿权发生纠纷,进而互殴,被路某打伤。3月20日,双方为伤害赔偿再起纠纷,并闹到炮车派出所。
当天,在调解员主持下,路某同意赔偿王永医药费、误工费3200元,退赔大棚赔偿款2000元;王永自愿放弃其他要求,并不再追究路某的其他责任。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名,表示履行调解协议。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炮车派出所所长杨宝东说,矛盾纠纷调解,群众最担心的是处事不公,优亲厚友,以权谋私。只有耐心疏导、依法调解、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百姓才可能认可,才放心让你做主。
依照邳州市公安、司法两家的商议,选派驻所的民调员,多为政法机关近三年退休,且在职期间业务能力突出、作风正派、群众威望高的老干警,经过三个月试用考核,才予以正式聘用。邳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高顺说,“他们受理调解的范围是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民间纠纷,以及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民事赔偿。”
走进新城派出所民调室,墙上除了宣扬传统道德的标语,还醒目地挂着“打架成本”。“启动‘公调对接’机制之前,市里曾组织我们去了省内早先开展这项工作的地方学习取经。”新城派出所所长陈少辉说。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干部作风深入务实一点,问题解决得早一点,许多矛盾就会化解在萌芽状态。
“驻所民调员在纠纷调解结束后的一周内,须对当事双方履约情况进行回访,以防范反悔和矛盾复发。”这是邳州“公调对接”的一大特色亮点。
在赵墩镇,记者跟随61岁的人民调解员信永亮走访更厅村十队村民李大妈时,询问她对“公调对接”有何评价,李大妈再三表示:“处理得很好,很满意!”
信永亮说,现在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强,调处矛盾的方法必须转变。自己先用微笑消解双方火气,再用耐心消除各自怒气,最终用真诚融化彼此怨气。
服务好群众、赢得好口碑。信永亮被返聘到赵墩派出所试用仅一个月,受理15起疑难矛盾纠纷均成功调处,每起都让双方满意。
“真心关爱群众、给群众办事,说话就有人听。”张军认为,“公调对接”对基层民警也是一个接地气、转作风、提能力的培养机制,对广大群众则是畅通一个反映意见建议渠道、促进利益诉求协调解决的保障机制。这与党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要求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