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学生放假、民工返乡、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回家路上、旅游途中,大家最期待的就是一路平安畅通。为此,江苏警方总结近年来春节期间的发案特点,结合近期出现的新型案例,以案例、分析加提醒的形式,给广大群众提个醒。
提示1:网上购票注意防范假网站、假客服
春节前,网上购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骗子们利用部分群众购票心切的心理,在网络上建一些假网站,冒充客服,等着警惕性不高的人上钩。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16日上午,刘先生因为着急出差,想要预定17张机票。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个订票电话后,刘先生根据对方“客服”的要求,先汇去了6500元的票款。可等了一下午,也没等到“客服”的来电,焦急中的刘先生再次拨打订票电话后,却始终无法接通,刘先生这才察觉自己被骗子忽悠了。
[特点分析]假订票网站、假客服电话混杂在互联网中,让人防不胜防。不少群众喜欢上网搜索订票网站、客服电话,往往不经核查便与对方取得联系,结果骗子步步为营,将当事人引入陷阱。
除此之外,有些骗子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订票人员信息,主动拨打其电话,以改签或退票为借口,诱使当事人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网站,或者在银行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以此来骗取财物。
[警方提醒]避免掉入网上订票的陷阱,购票者应做到“三要”:
一要看账户。正规网站收款账户都是公司账户,如果消费者在订票时,对方提供的是直接打款的个人账户,此时就要多留一个心眼了,不要将钱汇到个人账户上。
二要多咨询。在互联网上搜寻到的订票网站或者客服电话,交易前,可通过114等渠道对订票网站的公司地址、电话号码等情况进行查询,确认对方公司的真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接到改签、退票类电话时,也要认真进行甄别。值得注意的是,接受退款,根本无需到ATM机上进行操作。
三要防钓鱼。可以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用来测试网站是否是钓鱼网站。
特别提醒,一些群众喜欢直接到车站、机场、码头等地购票,经常会遇到兜售车船票的黄牛,切勿随意购买,以防黄牛以假乱真或者卷款开溜。
提示2:自驾游玩注意防范防“碰瓷”、盗窃
近年来,自驾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在节日期间的选择。警方提醒驾车人,除了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外,还要做好个人财物的安全防范。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24日下午,市民丁先生将私家车停放在市区一单位门前,和家人去饭店就餐,等返回时,发现轿车右侧副驾驶处的车窗被砸,车内的15000元现金和若干票据被盗。
[特点分析]在不法分子的眼里,有车一族多是有钱人。年关将至,许多不法人员抱着“盯着有车族更能捞到钱”的心态,将目光盯向了有车族,运用各种招数,或骗或盗。
[警方提醒]有车族私驾出行时,应做好三类案件的预防:
一是防乘机盗窃。车主在上下车,或在等红灯时,可能有陌生人会提醒你车后有异常情况,当车主下车到车后察看时,犯罪分子会乘机将车内的财物盗走。在遇到此种情况时,车主最好不要急于下车,在辨明情况真伪后,决定下车时,要将车子先锁好再察看情况。
二是防电子干扰。有些犯罪分子使用电子干扰器,在车主锁车时进行干扰,致其电子锁失灵,造成车辆假锁情况,待车主离开后即拉开车门行窃。所以,车子锁好后,要用手再拽一下,看是否真正锁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将车子当成“保险箱”,人离开后,车内尽量不要存放贵重物品,非贵重物品也不要放到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
三是防“碰瓷”。当你的车速慢下来的时候,不法分子会突然冲到车前,然后说成是你车撞倒了他,用旧伤或事先造成的伤情,让你赔钱,甚至会叫来“亲戚”(其实是同伙),依仗人多逼你付钱。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报警,由公安机关来确认事故的真假。
提示3:节日出行注意防范诈骗、“钓鱼”
出行时,总会有各种发财的“机会”找上你,或者让你出资买下别人手中的中奖产品,或者让你一起参与“有奖竞猜”的游戏,或者让你购买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对这些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你动心了吗?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20日下午,南京市民小海从南方坐长途客车回家,在一服务区购买了路人低价兜售的手机,到家后发现这部手机根本无法使用。小海回到服务区,却怎么也找不到卖手机给自己的人,无奈之下,只得报警。
[特点分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一些骗子经常使用的伎俩。嫌疑人抱着“能捞一笔是一笔”的心态,不停地变换地点,这样就不易被受害人找到;还有一些不法人员用玩游戏的方式引诱路人,在游戏中玩猫腻,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出行时,不能有贪婪或猎奇的心态,要知道,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
人们在路边或车上时常可以看到“搭花牌”、“下残局棋”、“易拉罐中奖”等各种常见类型的诈骗,这些本来就是“小儿科”的手段,千万不要去理睬。
另一方面,车上或路边有人兜售手机、手表、照相机、古玩、望远镜、工艺品等物品,不要听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太便宜的东西,要么来路不正,要么假冒伪劣,离谱的“好事”不会落到你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