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法治江苏
增强法治宣传能见度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9-12-17 07:55:00

   

  2019年以来,南通市坚持“强作风、攻短板、求创新、抓重点”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扣群众民生需求,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能见度和便捷度,努力提升社会公众的法治获得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南通市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一、 坚持文化融合,努力实现法治宣传全员覆盖 

  注重“文化引领、融合发展”,依托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做好融合文章,构建多维延伸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法律素养。一是与机关文化相融合。对标机构改革后新定位新职能,印发《关于结合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通知》,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和《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机关工作人员法治培训,邀请市委党校梁栋教授宣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组织130余名市级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积极参加全省“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宪执政、依宪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启动首届南通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组织开展“五个一”法治教育系列活动,开通学校“法治教育之声”,全面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开展“崇德尚法好家庭”寻访活动,组织第五届“家庭学法达人”赛,近6万户家庭踊跃参与,推动学生和家长同步学法。组织宪法微课评选、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模拟法庭大赛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法治实践。整合市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获奖选手,组建“小小宪法宣讲团”,在各自学校开展宪法法律宣讲活动,将宪法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三是与群众文化相融合。发挥民间艺人、社会团体等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才能,分业、分类、分众推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研发,9部作品在第十五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奖,2部作品被评为全省首届普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优秀项目,启东市报送的案例视频被评为2018-2019年度江苏省以案释法好视频。持续开展法治文化特色活动,市县两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推动普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周活动,海安市举办第十五届法治文化节暨新时代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如东县开展第二届“与法有约”家庭梦想大赛,港闸区组织第6届青少年法治文化节,潜移默化中传递法治理念。 

  二、 坚持根植基层,努力实现法治宣传全域覆盖 

  注重“延伸触角、优化服务”,整合基层普法力量,努力将法治宣传教育下延至社会最基层。一是“实”处入手,优化宣传平台。依托村(社区)“德法讲习所”,发挥道德模范、法律专家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人员作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宪法法律知识、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相结合的德法主题宣讲70余场,推动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根植居民日常生活。出台《关于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加强普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现有网格分布,发动7万余名网格长、网格员精准对接网格内普法需求,联系千家万户,开展法治讲座300余场次。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村民法治学校,优化村居法治宣传栏、村民法律图书室、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拓宽广大基层群众的学法途径。二是“细”处着眼,丰富宣传载体。继续实施普法邮路和普法连锁店工程,依托全市1000多条邮政物流以及烟草物流渠道发放《南通崇法》和《法润江海报》40万份,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在人流量集中的学校、菜市场、村(社区)等投放“无人律师岗”,整合10000余名律师,涵盖400余部法律法规,提供即时在线法律检索、以案释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预约诉讼代理等服务。充分利用新媒体普法网络,依托各级各类普法网络窗口以及“南通普法”“每天懂点法”“法润民生法律顾问群” 等两微载体推送法治宣传信息970余则,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快速便捷的法治宣传服务。三是“近”处发力,提升宣传实效。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排查复核辖区内已命名表彰的村(社区)数量、名称、行政划分变化、民主法治建设等动态情况,引导推动1895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制定下发《南通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协商自治、矛盾调解、法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将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深度融入村居治理和百姓生活,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探索将法治宣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的内容、阵地、活动、队伍上融入法治元素、法治精神,增强了基层法治宣传影响力。发动青年普法志愿者队、江海普法名嘴、“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等“三名”志愿普法力量,深入学校、企业、村(社区)开展法治宣讲130余场次。 

  三、坚持服务大局,努力实现法治宣传全面覆盖 

  注重“普法先行、促进发展”,找准发展、民生、稳定的关键点,强化重点内容的法治宣传,努力为群众的生活福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开展普法。,以“认清骗局本质、抵制高息诱惑”为主题,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暨“防非宣传江海行”活动。结合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持续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主题活动30余场次,深入推进绿色出行、绿色企业、绿色村居、绿色校园“四大行动”,融合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服务保障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长江大保护相关行政执法司法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普法依法治理合力。二是围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普法。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家安全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重要节点,联合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国家安全局等相关部门联动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国家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30余场次。举办第十三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4.8司法日”“三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放资料6.8万份,现场接待群众咨询3100多人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建国70周年国庆期间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宣传融入到行政执法、行政服务、纠纷调解、综合治理、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过程中,开展法治宣讲、法治咨询、法治展播等活动70余场次,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三是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普法。编印“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册,通过“普法烟路”扩大宣传;丰富法治文化阵地扫黑除恶专题宣传内容,用阵地化、常态化、便民化的宣传举措进一步发动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印发《关于策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基层村居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通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扫黑除恶线索排查力度,推进动态化管理。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同心共圆地铁梦—扫黑除恶、处非防非”法治文艺演出,南通地铁2号线体育馆站的160余名地铁职工现场观看了演出。(南通市司法局)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