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5月10日,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速裁庭正式成立。一年过去了,速裁庭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收案1806件,结案1742件,结案率达96.4%,人均结案248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1.65天,调解撤诉率28.6%,无发改、信访案件。安徽、新疆等地法院前来交流学习。
不为改而改,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该不该成立速裁庭?成立之后该如何运行?钱斌院长作为院繁简分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调研淮安开发区等基层法院的速裁工作,并带队考察繁简分流工作做得较早的深圳、北京等兄弟法院,确立了“从实际出发”的指导理念。
市中院党组经过研究认为,尽管面临着风险和困难,组建速裁庭是客观需要。一方面,用较长的时间审理一些简单案件,加重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和心理负担,也让司法定纷止争的作用打折扣。另一方面,案件必有繁简之分,审判必有专业划分,让不同的案件进入不同的审判流程是审判工作的应有之义。同时,尽管淮安矛盾多元化解工作让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遏制了案件猛增势头,但是案多人少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亟待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举措来解决。
淮安中院将速裁工作作为繁简分流的重要举措,同司法责任制改革、人员分类管理、内设机构改革等工作结合在一起统筹推进。副院长潘昌锋、专职委员朱介进担任分管院长,这也是该院近年来首次两名院领导担任分管领导。考虑到速裁案件的快节奏、高强度需求,从全院挑选35岁以下的21名优秀青年干警,按照“1+1+1”模式组建起7个团队。
院党组召开速裁工作部署会、推进会、调研十余次,进行充分论证、适时调整,并出台《民商事速裁案件流程管理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速裁案件审判管理与业务指导工作的意见(试行)》等相关文件。速裁庭的成立也推动全院由部门思维到全局思维的转变,由混合办案向专业化办案转变,由统一考核向分类考核转变。为确保繁简的精准识别,淮安中院在以案由、标的、主体、审限、诉状字数五个核心要素为基础确定简案识别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速裁庭五天退案权限,同时为了防止推诿,实行分管院长兜底把关。据了解,一年来,通过分管院长定性退回的案件仅20多件。
不为快而快,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快不是目的,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目的。之所以要“快审”,是因为只有‘快’才能实现群众认为的‘好’,而不是只要‘快’就算‘好’。”潘昌锋副院长在速裁庭全体干警座谈会上如是说。
纵观速裁庭一年来审理的案件,平均每个团队每天结案一件,但是并没有出现“十分钟结案”“两小时结案”之类的极端现象,市中院审理的案件,一审案件往往标的大、影响大,二审案件要处理一审没有化解的矛盾,几个小时结案并不现实。为了保证案件质量,速裁庭对每起案件都必须查看卷宗资料,必须询问当事人有无新证据,必须征求调解意见。
在保险公司与韦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中,保险公司认为韦某的车仅前部受损,无需全部更换,不认可韦某提出的109550元车辆修理费。一审根据韦某提供的维修发票等证据支持了韦某的诉讼请求。保险公司不服提出上诉,该案分到了速裁庭。为了更好确定车辆实际修理情况,合议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到现场实际查看车辆情况。经现场查看,车身前部与后部车漆明显不同,前后有焊接痕迹。庭审中经双方当事人质证均认可车身仅部分修复,结合调查情况和车辆实际维修产生的费用,二审改判认定车辆修理费为90490元。
在姜某诉淮安某地产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件中,速裁庭法官发现还有五十多起关联案件在一审法院审理中,开发商和众多业主对本次二审非常关注。承办法官多次组织房地产公司与五十多名购房者协调,既指出双方合同签订的不当之处,又希望双方互晾互让,最终达成庭外和解,姜某撤回上诉。该案的协调解决促成一审法院相关联案件全部达成和解。
不为忙而忙,以昂扬向上为旗帜
速裁庭成立之初,李玲庭长就提出了一个颇让人意外的要求:尽量不加班。这么多案件,不加班能办完吗?一年过去了,该庭在“基本不加班”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并且在原有分案的基础上主动要求“压担子”,逐步实现占全院民商事案件55%的分流目标,成为“不熬夜的好学生”。
摒弃效率低的加班,注重养成良好的审判习惯。该庭建立“两预一庭”制度,通过庭前“预评议”和电话“预调解”,着力减少谈话、开庭次数,力争通过“一次庭审”结案。推行“审判手册”制度,每案必记,不定期审查,让庭前阅卷成为必选项。强化合议庭实质运作,落实书面审理报告提交制度,严格合议庭内部评议程序,实行合议庭交叉评查制度。已结案件中,除出现新证据等特殊情况外,进行二次谈话或开庭的案件仅26件,基本实现“一庭”结案。
速裁案件涉案类型多、涉足领域宽,涉及知识广,对审判人员能力要求更加全面,速裁庭推出一系列举措让青年干警们迅速成长。始终坚持“三个一”:每周一课,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时间开展庭务及业务学习;每月一星,每月评选出办案数最多的审判团队,分享办案心得、高效工作方法;每日一提醒,建立案件审限每日动态监测制度,重点对审限超15天、25天的案件进行提醒。建立业务研讨会,定期收集速裁案件审理中的疑难问题,并邀请其他审判部门和团队参加,共同研究解决思路。
该庭还不断尝试新的办案方式,如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特别是涉及当事人人数众多、人在外地、年纪偏大等出庭不便的情形,尝试利用微信群书面审理;针对一审批量侵权案件,利用诉前调解程序,重新设计权利义务告知书,实现法定举证答辩期前置;针对批量、关联案件,实行领办制和合作制相结合的办案模式,有效实现案件集约化审理;搭建多部门联席法官会议,实现关联业务的共同评议,推动类案裁判标准的统一。
不仅仅是办案,该庭还成立了案例兴趣小组、论文小组、书记员互助小组,开展交流碰撞,推动工作创新,去年共发表国家级、省级调研文字14篇,重点调研报告1篇,5人被表彰为全院劳动标兵、劳动能手、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书记员有一人在全院考核中名列第一。今年4月,速裁庭与研究室联合举办全市法院第二十五期青年法官论坛,就“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如何把案件办得又好又快”展开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效、公正、担当、活力”,这是速裁庭的庭风庭训,也是该庭的生动写照。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速裁庭将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奋勇拼搏,谱写更精彩的司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