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法治江苏
淮安法院“辩证法”攻坚“执行难”
2019-03-22 03:35: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3591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33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9.57%,终本案件合格率99.4%,信访办结率100%;淮安中院执行局等8个集体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法院我最喜欢的执行法官”、全国优秀法官、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姚月梅,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王海忠,全国优秀法官商东雷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是淮安两级法院交出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成绩单。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淮安法院不仅如期实现工作阶段性目标,而且摸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辩证执行工作法”。

  外部支持与内部联动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今年1月28日,淮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斌在作市中院工作报告时如是说。淮安法院攻坚“执行难”,首先靠的就是外部支持和内部联动的结合。

  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各单位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联动大格局基本形成是淮安“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成果。市委书记姚晓东三次亲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并多次就执行工作做出批示;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召开由31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动员部署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市委两办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多次通过视察调研、听取报告、专题询问及满意度测评等形式监督支持执行工作,常委会组织1389名代表参与“千名代表助执行”活动;市委政法委交办16项联动突出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市综治办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纳入综治年度考核指标;与公安机关联动打造“30分钟执行响应圈”,协助查人、控车400余次,协助执行近百次;党委政法委、人大、组织部门督促27个党政机关和69名公务员履行执行义务,取消4名人大代表候选人资格。

  外部连成一张网,内部拧成一股绳。法院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与各基层法院院长分别签订工作责任状,先后发布各类执行通报39期,连线基层法院32次,约谈基层法院院长4次,实地督导6轮。市中院制定动员战、信息战、清积战、舆论战等九大“战役图”,各基层法院对标推进、挂图作战。推行“周通报”“旬连线”“月约谈”“常态化督导”机制,密切跟踪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进展和质效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分析整改问题短板。

  高压态势与柔性和解

  “赖账没有用,耍横没有用,躺地上哭闹也没有用,鉴于你暴力对抗执行的行为,现在对你采取拘留措施,并将视情依法追究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2018年11月30日,洪泽法院对位于黄集街道的某建筑企业进行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张某高声辱骂甚至大打出手,造成两名干警受伤。被执行人妻子躺地上打滚,还将要扶她起来的女干警们拉倒在地。执行干警义正言辞的话语不仅让被执行人张某垂下了脑袋,也让旁观群众上了一堂执行教育课。该案持续7个多小时,最终执行完毕。

  “穷尽手段形成高压态势,最大限度挤压老赖的生存空间”,淮安法院采取了多项“硬”举措,不断强化强制执行威慑力: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对特殊主体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意见》,提请党委政法委、人大、组织部门督促27个党政机关和69名公务员履行执行义务,建议取消了4名失信被执行人的人大代表候选人资格;开展专题执行近千场,2784人被采取罚款或拘留措施,1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淮安法院执行工作也不乏“柔”的一面,执行中达成和解案件3000多件。淮安法院在执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非常重视与当事人的沟通工作。“(有财产的)执行到位、(无财产的)沟通到位、(确有困难的)帮扶到位”,“三到位”不仅是淮安中院的工作要求,更成为办案“法宝”。淮安中院院领导定期下基层接访,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执行接待处,开通12368联络执行法官电话,通过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流程信息,实现执行信息法院自动推送、当事人自助查询。

  淮安法院对确实存在困难的申请人积极开展执行救助工作。杨某骑行电动车时与徐某驾驶的三轮摩托车相撞,造成杨某伤残。法院判决除保险公司承担的各类费用外,徐某还需支付杨某赔偿款2.6万余元。事故发生时,20岁的杨某刚从学校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家中父母也双双下岗,经济十分困难。执行干警经多方查询,发现被执行人徐某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干警将了解到的被执行人情况和现场调查的照片客观如实告知申请人杨某,并及时做好法律释明工作,“这类案件属于‘执行不能’,希望你们能够理解。”通过沟通,杨某同意将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清江浦区法院结合该案实际,积极开展专项救助工作,2018年6月依照规定向杨某发放了1万元司法救助金,有效解决了杨某当前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

  “巧方法”与“笨功夫”

  早在2013年,淮安中院就在全省率先“点对点”执行查控划系统,利用当前网络科技,通过联合公安、银行、国土、工商、税务、房产、民政和车管所等全市41家机关和24家银行协助执行单位,建立起涉及被执行人户口、房产、土地、存款和车辆等相关信息于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这个系统将传统的“两条腿”办案转变为“十根手指”办案,大量节约了司法资源,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执行效果。

  淮安法院推出的“巧方法”可不仅仅是“点对点”,从办案模式到管理方式,创新无处不在:改变“一人包案到底”的僵化办案模式,建立“四分三定”“漏斗式繁简分流”案件办理新模式,15个快执团队办结简易执行案件13347件,约占同期执行结案总数的37.58%;编撰《全市法院执行标准化手册》,组建执行事务中心,实现事务性工作集约化、流程化办理,推动“最强大脑”和“最强团队”有机结合、线上查控和线下调查有机结合;与价格认证中心共同建立司法询价联动工作机制,引入网上一键询价系统,以询价为原则,以评估为例外,形成“法院+社会机构+网络平台”的涉执资产处置新模式,拍品处置周期缩减一半;创新建立“执转破”筛选预警机制,对骨头案移送破产审理……

  在探索新路的同时,淮安中院坚持并强化了实地搜查这一“笨功夫”,将“每个执行案件必须到执行人家中搜查”作为硬性要求实施。2018年8月12日,淮安区法院执行干警在被执行人家搜查,感觉书房有一块墙不太对劲,仔细研究发现这居然是一道暗门,门后面就是一个小仓库,里面不仅有几箱五粮液,还有一个藏有58万现金的保险箱。据统计,近三年全市法院开展各类专题执行活动千余次,在衣柜、阁楼等处搜查出现金、有价证券、古玩、字画等财产,累计价值超百亿。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