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浦口区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以社区法治化治理工作为先导,提升社区知名度为重点,以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民生为本三大主旋律为指导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依托辖区市级文保单位——清代建筑文庙,革命烈士纪念碑、凤凰山等社区标识,将孔子文化、革命烈士精神、匠人文化串联,以开展“找工作‘踏频’”活动为抓手,打造“贤爱堂”社区邻里互助自治中心,形成“历史文化搭台,社区治理唱戏”的社区治理格局,有效服务辖区居民,促进辖区居民形成互助友爱、和谐共治的氛围。
一、打造“贤爱堂”邻里互助自治中心,拓展社区治理阵地
该社区结合基层“乡贤会”工作,进一步深化孔子文化、烈士精神和匠人文化,对辖区市级文保单位——清代建筑文庙内部改造升级,打造“贤爱堂”邻里互助自治中心,围绕新时期乡贤“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公益服务的践行着”、“矛盾纠纷的调处者”、“居民自治的推动者”的四者功能定位,发挥辖区贤达人士作用,通过“匠心苑”、“议事厅”、“爱传递”、“互助角”等区域的设置,进一步拓展文庙服务载体功能,拓宽为民服务渠道,为辖区居民提供集“服务+议事”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形成社区治理工作品牌。3月下旬,“贤爱堂”社区邻里互助自治中心将正式启用,乡贤服务社区治理的成果将和阵地建设,共同固化为实体服务机构。
二、 培育“贤爱堂”特色惠民服务项目,提高社区辨识度
烈士塔社区“贤爱堂”下设12个公益便民服务项目,每个项目由乡贤和社工两两结对共同认领,并按照“乡贤+社工+共建单位+社会义工”的架构抱团展开服务。其中,结合社区历史文化,根据“文创园(拟打造中华书法小镇)——文庙——江浦实小(书法名校)”地理轴线,成立贤爱堂书画研习会;根据“孔子文化——渡江战役烈士精神——新烈士塔人文化”时光轴线打造“说说烈士塔的那些事儿”项目等,通过在医疗、教育、人文、公共环境等方面具有“社区标识”项目的实施,为居民提供多种类服务,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同时,每个项目划定专属项目颜色,“好健康”计划、亲职教育123、邻里一家亲、依法自治在社区、“发扬‘工匠’精神 做合格党员”等12个项目各拥一色,协作运转,从“服务好一类人”到“服务好一片人”,实现辖区居民五彩斑斓的幸福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
三、推行“‘贤爱堂’惠民服务项目问责制”,实现项目有效服务。
以确保项目落地,提升项目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严格执行服务项目“问责制”工作制度。以年度为单位进行项目打造,要求每个项目每月完成至少一次的服务行动。成立“贤爱堂”乡贤项目考核小组,以“条目式”对各项目职责进行明确列举,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按照项目职责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分考量,对未按职责推进或引起居民不满的项目予以“一票否决”和问责。年底由考核小组进行项目评选,每位社工作为项目代表进行项目汇报,考核小组从项目立意、项目实施、项目成效等方面进行项目评估和评审,综合平时得分情况,评选“最优服务项目”和“最美乡贤”、“最美社工”。通过项目的实施与监管,切实提升项目服务水平,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在“贤爱堂”社区邻里互助自治服务中心运转基础上,烈士塔社区将进一步拓宽社区治理渠道,丰富社区治理层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通过辖区贤达人士的凝聚与作用发挥,形成由“社区引领、乡贤助推”的治理局面,结合阵地打造和服务项目的实施,不断拉近民生距离,提升居民素质,引导居民形成邻里自助互助、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由社工和乡贤共同认领并推进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社工队伍建设,转变社工工作理念,让每位社工“走出大厅,迈入民心”,身体力行服务民生,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后备力量。“贤爱堂”邻里互助自治中心,难事琐事生活事,我用心,您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