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损害司法权威和公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惩治力度”。5月22日,扬州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举办“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新闻发布会”,发布五部门会签的《关于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工作意见》,率先在全省探索构建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联合查处虚假诉讼常态化新机制。
一、严肃查处和惩治虚假诉讼。近年来,我市虚假诉讼呈多发态势。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共受理审查民事虚假诉讼线索107件,纠正虚假诉讼裁判80余件,刑事立案19件,司法制裁12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为持续深入惩治虚假诉讼,今年4月,市依法治市办将“防范打击虚假诉讼,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确定为“2017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探索构建联合防范查处新机制。虚假诉讼不仅侵害民事权益,也涉嫌刑事犯罪。5月3日,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市惩治虚假诉讼进入政法部门合力查处的新阶段。《意见》共24条,从虚假诉讼的基本要素和特征、防范措施、案件查处、责任追究、联络机制等五方面,明确公、检、法、司的各自职责,由市委政法委统一指导协调,组建五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网络,综合运用生效裁判监督纠错、司法制裁、刑事责任追究等手段,实现对虚假诉讼综合防治、彰显力度。
三、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5月22日,政法五部门联合举办“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新闻发布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沈兴华主持。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剖析三起虚假诉讼的典型案例,并播放专题宣传片《“飞”走的房子》,就媒体记者关心的虚假诉讼的危害、高发领域、刑事责任等问题回答提问。新华日报、法制日报、江苏法制报、扬州日报等十余家媒体作报道,扬州广电新媒体“扬帆”进行全程直播,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评议员、人员监督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还明确政法部门将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公开发布典型案例、组织警示教育活动等,接受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提高全社会对虚假诉讼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