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苏州中级法院,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智慧审判苏州模式》浓缩展示了科技融合促进智能办案的成果,让人意犹未尽。影片中,法官一天工作繁忙又高效,“结构化数据回填”“格式化文书自动生成”“庭审及办公语音识别”“掌上云柜流程推送”“电子质证系统”“文书书写‘左看右写’分屏技术”等功能应用,令人啧啧称赞。
同一天,苏州中院、张家港法院、工业园区法院、虎丘法院的8个庭审在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辅助下进行,庭审实况实时直播上传到智慧苏州模式验收会的现场。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智慧审判苏州模式,一致同意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通过验收。最高人民法院专家认为,向全国推广智慧审判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可加快智慧法院建设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巡视员王德进、信息化建设专家、法学专家、全国部分法院以及苏州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苏州两级法院院长,以及与苏州中院合作的科大讯飞、南京通达海、苏州科达和苏州德启公司负责人等出席了当天的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验收会。
苏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兆伟介绍,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并呈快速上涨势头,现有的审判力量和信息化手段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必须形成智慧审判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庭风庭纪、节点流转、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科学审判管理、严格司法作风提供一条全新、理想的途径。
验收会上,苏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曹忠明介绍,该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服务法官办案、服务群众需求、服务司法管理为理念,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庭审及办公语音识别系统”为核心的,以全流程介入、全主体覆盖、全过程智能、全信息公开、全节点留痕为主要特征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即智慧审判苏州模式。
语音自动转换文字输出,举证、质证、认证环节电子化,以及流畅、规范、有序的庭审过程均让与会者耳目一新。记者了解到,经庭审应用,庭审笔录的完整度达到100%,个案学习后对疑难复杂案件的语音识别正确率达95%以上,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30%,复杂庭审时间缩短更是超过50%。
清华大学教授吴及评价说:“苏州中院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测试打磨,已具有了可用性、应用性、实用性。”最高人民法院副巡视员王德进评论:“苏州模式是智慧审判的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并已经在总体上实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十大基本要求,可复制、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