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联合对“六五”普法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南通市继“五五”普法后再次摘得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市的桂冠,海安县成为全国普法先进县的“五连冠”,并作为全国先进县的唯一代表在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同时,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荣获“六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如皋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普法办,崇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顾晓明和市司法局副局长祁建中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六五”普法期间,南通立足新起点、追求新跨越,高点定位、科学统筹,不断创新普法工作机制、拓宽普法工作思路,多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国”字号荣誉是对南通市五年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最高褒奖,是对南通各地、各单位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肯定。
整体联动,演绎全民参与的普法大戏。南通秉承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牢固树立“抓普法就是抓法治、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将“六五”普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法治南通建设重要部署,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纳入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评和文明城市创建体系,为推动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制度,整合50多家市级机关部门资源,实施普法邮路、烟路、盐路通万家工程,189万份普法资料通过普法三路“送法上门”。联合36家部门开展环保法、禁毒法、知识产权法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86场,受众人数达326万人次。梳理青年法学专家学者组建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举办 “江海普法名嘴”评选,汇聚南通籍“中国好人”普法资源建立“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形成了具有南通特色“名队名嘴名人”志愿普法体系, 3.2万名普法志愿者活跃在全市的各个角落,呈现出蓬勃生机。
立足实效,打造量身定制的供给模式。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订制小而精的法律“小灶餐”,有效提升了重点对象宣传的覆盖率和实效性。率先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被誉为“海安样本、南通现象、江苏经验”;创新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法、安”七位一体考评体系,领导干部年终述法率达100%;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提拔必考法”成为新常态。率先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列入国民教育体系,实行教材、课时、教学时间、师资“四统一”法治教育制度;推广设立“崇德少年法学苑”,开展法治歌曲唱响校园、中小学生模拟法庭大赛、法治情景剧汇演、法治诗歌大赛等活动,大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法治实践。面对社会大众,创建“家庭普法站”,创设企业守法诚信评估体系,创新开展流动人口“三点一线”普法等针对性活动,将法律送进千家万户。五年来,全市应普对象普及率99.5%,重点普法对象普及率100%,流动人口普及率97.2%。
文化引领,促进法治宣传的深层渗透。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推行法治文化精品工程,丰富的法治文化建设促进了法治宣传与群众的深层交流。五年来,南通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崇法文化广场等一大批高档次的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涌现,普法网站、微博、微信、户内外的多媒体大屏等载体广泛建立和运用;电视台《法治纵横》、电台《空中大调解》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专栏;全国首款普法软件“学法达人”被评为省“六五”普法中期创新项目、省青少年护航工程创新项目,全市形成了集传统阵地、网络载体、广电传媒、移动终端为一体的普法平台。五年来,建立法治文化创作基地26个、创作团队59个,创作法治文化作品1.8万件,多件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创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诙谐普法通剧《范老爷判婚》在全市巡演40余场,累计超过5万名群众观演。五年来,举办法治文艺演出1326场次,南通市在全省地市级首家成功举办两届法治文化节,海安县举办十一届法治文化节,海门市军营法治文化节、港闸区青少年法治文化节各具特色,法治文化节已成为南通普法的标志性品牌。“法润江海•德法同行”、“法润江海•和谐万家”法治惠民、“法治进万家”五百计划、“学法达人”挑战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 紧贴中心,助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通市的普法工作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构建“需求、研判、反馈、供给”的法治宣传服务链,先后回收普法建议1600多条,根据群众需求调整普法内容125次。坚持与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中心工作相融合,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建立台商台企法律服务社,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沿海开发律师服务团”、“百强企业法律服务团”等服务队伍,联合全市18家涉企机关成立“南通市服务企业发展普法同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举办法治讲座2610余场次,开展法律咨询3460余场次,涉及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1250余万人次,出具法律风险提示函16930份,解决各类法律问题35500多个,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亿元,全力为“改革、发展、稳定”三大主题保驾护航,法治宣传工作价值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