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4年,“法治”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热词之一。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苏州全市法院一年来围绕“法治”都做了哪些事儿?新年伊始,记者用镜头来记录全市法院交出的答卷。
争分夺秒“不让正义迟到”
【镜头】去年12月31日上午,在仔细修改后,市中院民二庭审判长俞水娟在一份判决书签发栏里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时,感觉手中的笔沉甸甸的。
【解读】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体现在每一起案件的处理中。但公正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有关制度的保障落实。
合议庭机制改革就是为保障公正司法而推出的新举措。自去年4月以来,市中院通过建立合议庭成员书面评议、法官会议、裁判文书审判长签发、院庭长介入案件“全程留痕”、司法责任认定与追究等制度,放权合议庭,规范合议制,确立了合议庭在审判权运行机制中的核心地位。“以前,改判的案件都由副庭长或庭长把关签发,改革后由审判长签发;权力大了,责任也更重了。”俞水娟感叹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改革成效初显。在2013年收案创历史新高达到156141件、同比上升35.5%的基础上,全市法院去年收案又同比上升19.5%,而通过改革,合议庭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大为提高,全市法院依法办结案件152119件,同比上升16.5%,圆满完成各项审判执行工作任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全市法院认真落实院庭长参与办案制度,让院庭长从“开会法官”转变为“开庭法官”,回归办案本职。据统计,两级法院院庭长直接承办或担任审判长参与审理案件3.4万件。
增强经济发展法治“竞争力”
【镜头】去年9月4日上午,我市受理的首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在昆山法院一审宣判,审判长李诗茵庄严宣布:被告人张某、林某、朱某为谋私利偷倒有毒化工残渣,造成经济损失380余万元,其行为均构成污染环境罪,依法分别判处4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读】建设“美丽苏州”,是市委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对此,市中院党组及时部署“对接”:一方面抓紧组建环境保护案件专门合议庭,切实提升办案水平,办理资源环境类案件50余起,大大超过前些年此类案件的数量; 一方面全面推行资源环境案件“三合一”集中审判工作,积极探索环保案件公益诉讼制度,着力以环保审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护航“美丽苏州”,这仅是全市法院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兆伟就提出,要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
一年来,全市法院以深化服务重大项目、企业发展、创新经济、消费需求和生态文明“五大平台”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打造商事诚信”、“法官能为创新做什么”、“你消费、我保护”等主题活动,依法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9.2万件,标的额470亿元,在户外大屏、地铁站点等场所公布“老赖”376人,相关做法受到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充分肯定。
最近,为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市中院党组专门研究部署贯彻意见,主动紧跟“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展定位,为促进苏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努力。
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镜头】去年9月22日上午,市中院官方网站“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试运行,首次向社会公众“零门槛”全面公开审判流程节点信息,并提供在线执行立案、判后答疑、庭审录像预约点播等诉讼服务。
【解读】
群众能不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是考量“人民司法”理念是否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群众也可以查询法院在办案件的立案、开庭、宣判等主要审判流程节点,这个事体老早可是勿有咯。”向来都很关注法治事业的退休干部老陈感慨地说。
去年一年来,巡回审判、送法上门、流动人口身份信息查询等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司法举措在全市法院积极推进。
依托“和谐共建”活动,全市法院组织法官下基层就地排查化解矛盾5500多起,开展巡回审判9529件次。不久前,虎丘区法院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同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参与度。近日,市中院出台实施方案,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对陪审员自主管理、独立参审、随机抽选等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去年,全市法院新增人民陪审员1039名,总计达1520名,参审案件2.8万件。
“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有九年陪审经历的吴中区委党校副教授谢景芳对此感受颇深,不久前她在法院参加一起盗窃案件开庭后对记者说道。
借力信息化推进“阳光司法”
【镜头】“9点整,参观人员到齐了!我们的解说员正在引导群众统一通过法院安检通道,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去年12月4日,市中院官方微博现场直播了该院组织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当天,30多名群众代表应邀走进法院,参观法庭,旁听庭审,近距离感受司法。
【解读】“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是全市法院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市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姜彦介绍说,全市法院借力信息化推进司法公开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
据介绍,全市法院将官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作为司法公开的重要载体,仅在微博就累计发布审判信息1.5万条,不断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一年来,市中院“官微”更新信息2200条,粉丝超过12万人,获评我市“新媒体普法”优秀创意案例,也是唯一获奖的市级机关官方微博。
网上司法拍卖、裁判文书公开、互联网庭审直播等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全市法院已全部进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累计在淘宝网实施网拍1498件,拍卖成交913件,成交额33.6亿元,吴中法院拍卖的一宗房产以2.67亿总价位居淘宝网司法拍卖成交额第三位;累计在互联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5.3万份。一年来,全市法院通过“江苏法院网”直播案件庭审的数量和在线观看人数都实现了大幅提升。
后记 作为一名长期跑法院的记者,紧张忙碌、务实开放是一年来法院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勾勒了全面推进法治苏州建设的美好蓝图,全市法院重任在肩。在新的一年里,相信法院工作一定会更精彩。有了司法守护,“天堂苏州”的明天也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