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法治江苏
南通法治建设齐推共进百花齐放
2013-10-09 13:38: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今年以来,南通市以争创全省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为目标,以提升公众法治建设满意度为追求,以规范基础创建为抓手,突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文化、法治惠民四大重点,进一步强化统筹谋划、固本强基、创新实践,全市法治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法治氛围在持续推进中日益浓厚。各地党委、政府把法治建设作为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工程来抓,齐抓共管,创建工作趋于常态化。海安县以“优化法治建设运行质态、提升法治建设新成效”为目标,大力开展“长安法治杯”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平安法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海门市坚持以法治文化为引领,通过首届法治文化节和法治文化广场两个有效载体,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大力提升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不断扩大法治海门建设的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如东县从解决法治倾向性问题入手,建立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配合,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启东市大力开展“法惠民生江海行”“法治文化耀东疆”以及“法治型机关创建”等系列活动,引领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

  工作难点在深入探索中有所突破。今年以来,南通各地紧盯法治建设的难点、重点问题,一着不让加以推进,一批难点问题在探索中有所突破。崇川区自我加压,先行试点,通过实施法制宣传、法治引导、行政干预、组织教育、司法介入一体化推进,大力推行物业管理法治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发区法院积极推行“裁执分离”征地拆迁强制执行模式,成功执结一起房屋拆迁难案。海门市为进一步破解基层法治力量薄弱的难题,在全市新成立的11个乡镇(街道、园区)成立法治办公室,新增法治专干编制1个,进一步强化基层法治建设职能。通州区实施司法重点案件备案审查机制,监督司法机关办案行为,及时纠正了一批确有错误的执法案件。法治文化阵地得到全面推进,逐渐形成县区、镇街、村居齐推共进的局面,如皋市法治文化建设镇级全覆盖,村级已达80%左右。通州区新建的法治文化公园,占地68亩,投资980万,设有法治景观带149个,为百姓提供了休闲学法的好场所。

  法治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彰显特色。全市各地紧扣法治要义,结合自身优势,大胆创新,培育出一批新的法治实践亮点。开发区检察院发挥检察工作职能,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非公企业的新模式,成立了全国首家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非公企业预防犯罪协会,积极指导和推动全区非公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远离犯罪。如东地税局在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中,构建涉税情报获取、风险识别应对及税收司法保障三大平台,在全国首创涉税风险预警分析系统,为税收征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层实践经验,获国家税务总局高度认可,并予以推广。海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机制规范,配套制度齐全,积极构建公开的信息平台、公正的监督平台、公平的服务平台,积极创新“五零工作目标”,大力推行“五个一工作法”,让每个招投标人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享受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如皋市将普法工作与如皋本土文化景观有机融合,在204国道连接丁磨路打造“三色普法路”,建成如皋独特的“微普法景观带”,以大众熟知的交通信号灯“红、黄、绿”三色为主色调,用如皋积淀的文化元素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做造型,让广大市民在出行中感受到浓浓的绿意和法治文化的气息。

  草根名人在默默奉献中促进和谐。南通各地都能充分利用资源,围绕公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这个目标,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广泛将热心法治工作的市民吸纳到“法治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法治建设的基层氛围更加浓厚。海安县雅周供销社退休职工顾昌明办起了全省第一家家庭法律图书室,义务普法近30年,被乡亲誉为“普法不老松”。通州区刘桥镇文化站退休人员顾焕清长期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先后组织开展普法活动30余场,创作法治楹联400多条、法治灯谜万余条。这两人已成为南通市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如皋原柴湾镇万新村老支书葛存来创建“明来法治驿站”,2009年建站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76起;启东的“普法名嘴”黄建荣利用自家房屋成立“金钥匙法治工作室”,多年来发挥其文艺特长,自编自导自演法治小品,深入田间地头传播法治知识,深受百姓喜爱;崇川区的“红旗扬法律服务队”徐正均等退休法官自2009年组队以来,为市民义务提供法律服务418起。这些草根法治名人,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