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6月17日,中院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和人民陪审员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这是继完成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更新后,中院密集上线推广运行的第二批项目。
据介绍,该系统可识别案件繁简,让简的快审,繁的精审,有效提升审判质效。去年,全市两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80603件,同比上升13.93%。2014年至2018年各年受理案件增幅分别为8.86%、24.75%、11.94%、11.08%、13.93%,如果按照每年11%左右的增幅,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预计将在今年内突破30万。受案数逐年递增,如何提高审判效率?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可以迅速派上用场!
据了解,系统上线前,各法院根据自身案件情况,确定繁简案件识别标准,并按照系统设计在后台配置相应参数。系统在完成立案的同时,自动识别出该案件系复杂案件还是简易案件。符合复杂案件标准的新立案件,系统自动作出“繁”的标识;符合简单案件标准的新立案件,系统自动作出“简”的标识。依据案件类型、案由、标的、适用程序等因素,将复杂案件自动分配至专业化审判组织,将简单案件自动分配至简案团队的法官。繁简案件分流后,实行全程分道管理,分别纳入不同的统计口径和评价体系。对于简单案件,重点依托简案占比、简单案件程序转化率、简案法官人均结案数等指标数据,作为评估简单案件办理质效的“体检表”。
案件繁简分流围绕流程节点展开,立案环节“难易分类”,审理环节“繁简分流”,执行环节“快执分道”。当事人来到法院,除了追求公正,还要求案件审理快捷,特别是对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更希望尽快实现合法权益。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实现了简案快办,既满足了当事人及时、便捷、快速处理纠纷的需求,同时也解放出更多的司法资源对繁案精审,推动审判质效的整体提升。
再看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350人。2018年,全市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41552件,同比上升20.25%。南京法院人民陪审员管理系统,提供人员管理、随机抽取、自动屏蔽等多样化的功能,智能化支持人民陪审员广泛、深入参与司法活动,助力形成人民陪审员进退有序、参审职权清晰、参审机制健全、管理保障有力的运行模式。人民陪审员管理系统随机摇号,可保证每一位陪审员的平等参审机会和参审权利,避免参审不均的现象,确保了陪审员充分、实质参与案件审理过程。以“同步记载”为手段,推动陪审员深度参与案件审理,增强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全程留痕,保障陪审员亲历司法全过程,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裁判和司法活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