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队伍建设
用证据说话 为正义守望——记苏州吴江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2016-08-04 11:40: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每当吹响号角时,我们一起集结,不论昼夜;每当面对困难时,我们一起挑战,不畏艰辛;每当收获成果时,我们一起分享,不断超越……走进苏州吴江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心,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在这里工作着的是一支极具合作精神的队伍。

  这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惊险刺激的抓捕场景,但破案的荣誉簿里少不了他们的功劳。多年来,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心(刑事科学技术室)的民警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纪律作风,一次次攻坚克难、不辱使命,用青春和热血抒写出了属于“刑侦尖刀”的传奇故事。今年上半年,刑事科学技术室在公安部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第七次刑事科学技术室等级评定中,被评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这也是苏州市范围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刑事科学技术室。

  更加注重现场必勘  在实战中强化证据意识

  今年1月中旬,金家坝、横扇等地连续发生3起企业财务室保险箱被盗事件。案发后,区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工作。通过现场勘查,初步判断这3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同为3人,且均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利用了特殊的伪装,作案目标均为企业财务室保险箱。基于此,专案组决定将这3起案件并案侦查,最终于当月下旬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黄保忠告诉记者,在这3起案件中,细致专业的现场勘查,为迅速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这得益于区公安局大力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的建设,助推全区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区公安局围绕省厅及苏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三年发展规划要求,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更加注重实战需求和创新驱动,逐步建成一支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在硬件建设上,新建的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中,DNA实验室新增了一条检测线,实现了人员建库与现场检材相分离;在全区成立了8个技术分室,为每个分室配备了全套刑事技术设备。在技术创新上,成功改良了现有检验方法,使得检材包容性、抗交叉污染能力、检验结果准确率和成功率大幅提高,常规生物检材DNA检验也走向标准化、自动化轨道。

  同时,刑侦大队还不断健全工作管理机制,实行了分级勘查机制。其中,刑侦大队技术室负责命案、非正常死亡以及重特大案件的现场勘查,承担检验鉴定工作;各派出所技术分室负责辖区内一般刑事案件及部分治安案件的现场勘查。

  数据显示,2015年,全区13类案件勘查率达100%,在当年我区侦破的命案中,刑事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更加注重合成勘查  在实战中优化工作模式

  “细致、客观、耐心,是一名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民警应有的精神品质。案发现场千变万化、错综复杂,需要技术员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黄保忠介绍,破案就像一场狩猎,充满着智慧和挑战,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敌制胜。

  据了解,在实战中,刑侦大队更加注重建立“合成勘查”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现场勘查与综合研判、手段侦查、视侦研判的无缝对接。

  “在现场勘查中,我们的基层专职技术人员从源头数据采集入手,利用现场勘查收集证据,加强与综合研判的对接,特别在贴近民生的侵财类案件中,实现了技术勘查与综合研判串并的有效结合。”黄保忠介绍说,对照新刑诉法的要求,刑侦大队还进一步发挥在技侦、网侦上的资源优势,建立完善对接工作制度,明确专职联络员,确保现场勘查实战效能最大化。

  “技术员在完成现场勘查后,我们还将根据掌握的现场环境和其他证据,结合视频侦查,对案件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规律等进行初步研判,最终为接下来进一步深入研判、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黄保忠告诉记者。

  更加注重管理效益  在实战中凝聚队伍实力

  目前,刑事科学技术中心共有65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18人。在这其中,1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人次获“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称号,1人次获“省级刑事技术青年人才”称号,1人次获评“全省刑事科学技术工作成绩突出个人”,6人次获“苏州市岗位技能人才”称号。

  据了解,为适应新型分级勘查模式的需要,刑事科学技术中心从队伍管理入手,一方面建立竞岗机制,专门申请设计刑事技术竞岗职位,鼓励优秀技术人才积极参与竞争上岗,每年年底开展“十佳技术员”评选活动;另一方面对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进行表彰。

  近几年来,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心先后组织技术员、法医参加全国、全省以及苏州市组织的各类培训10多次,并派技术中心实验室人员赴高等院校学习、交流。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