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除夕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农历羊年即将跟所有人说再见。回首这一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然而更多时候,都是普通的人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夜以继日的默默付出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最普通的平凡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
从“王警官”到“王导演”:自导自演警示片的执法办案民警
“王警官,我在微信上看见你啦!”最近民警王君走在路上巡逻,辖区的商户们见了他时常这样打招呼。他们口中的微信,就是观前派出所建立的“平安观前”微信公众服务号。而他们在微信中见到的,是观前派出所民警王君精心制作的《王警官说防范》。
不久前,由王君和警辅自编自导自演的安全防范提示系列短片《王警官说防范》正式在微信上发布。每集短片的时长在8分钟左右,短片的内容都是改编自真实的案例,将一些观前街上容易发生的案件用镜头再现出来。由“王警官”对案件的特点、作案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受害人的防范漏洞,并给出类似案件的有效防范措施。
镜头前犀利点评、侃侃而谈的“王警官”就是观前派出所的执法办案民警王君。他不仅亲自站到镜头前现身说法,系列短剧就是由他亲自编写并导演的。当被问到最初是怎么有了将编写并拍摄短片的想法的,王君告诉记者,这要从2015年的4月发生在观前街的一次看似普通的盗窃案说起。
当时,观前街的一家服装店柜台里的营业款被盗。从现场来看被盗的商铺店门是完好的,没有被撬锁的痕迹,带着疑惑的王君在梳理案件时发现,问题出在一把U形锁上。原来锁了U形锁的玻璃门还是可以推开一道缝的,身形瘦小的嫌疑人正是从这个缝隙钻进店内,盗走了营业款。案子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可王君的心情却并没有如释重负。令他耿耿于怀的是,此类的防范提示一直在做,为什么还有店家因此被盗呢?
“网上各类高点击率的热门视频给了我最初的灵感。”王君说。他又说,这些视频让他看到了一种可能更有效的宣传方式。但他追求的不是吸引眼球、博人一笑,而是希望观众从中学到防范技能,并且能牢记。以这个为目标,王君首先整理了几个典型性案例,开始尝试编起了剧本。众人拾柴火焰高,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同事的响应。6名同事的配合下,他们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两季《王警官说防范》。王君喜滋滋地说,目前第三季的故事已经在酝酿中了。
王君说,这是2015年让他最得意的一件事,虽然看起来像是职责之外的事,但是对于民警们来说防微杜渐和打击抓捕一样重要。《王警官说防范》播出后多名在观前街开店的店主主动找王君,请他对店内的技防设施进行改造。王君说:“我们做的其实都是最平凡,也最琐碎的工作,但是每一个平凡的举动都能有意义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值得的。”他表示,2015年和他从警以来的其他年份一样普通,只是这一年的“一小步”让他来年的工作更有了干劲。
从“常警官”到“忘年交”: 学生交心、家长放心的社区警
“小伟已经联系到了,在宿舍上网呢,绑架是诈骗,千万不要去汇款啊!”尽力安抚着电话那头的学生家长,这一系列的处置流程对于常英辉来说都早已不陌生。2006年常英辉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一干就是近十年,辖区里的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常”。老常负责的辖区内情况最多最复杂的是苏大北校区,每年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在校园中来来往往,在外求学的每一位学子都牵着远方父母的心。
2015年以来网络通信诈骗已经成为大众熟悉的字眼了,老常也陆陆续续地接触了不少此类的报案,针对学生的警情也有不少。学生们使用移动终端、上网频繁,这一点让老常决定将一整年的工作重点都放在学生们的身上。他觉得第一步就是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刚开始他们(学生)都管我叫‘常警官’,后来我去给他们上课他们就叫我‘常老师’。时间长了,总是跟他们聊天,混熟了,他们也跟着叫我‘老常’”,常英辉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消除了交流上的隔阂,学生们有什么事情都喜欢跟老常聊聊,就业的烦恼、生活中的困难等等。随着宣传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们对义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要求加入义警,与民警们“并肩作战”。老常还充满自豪地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一群美国留学生到苏大交流,居然也来找我要求加入义警,体验社区工作。”
而老常的这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动向,让家长们更加放心。正是因为这种真诚相待,才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刚刚上大二的小伟为了以防万一,将老常的联系方式留给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希望一旦有意外父母能够找人求助。他没想到骗局真的就落在了他的家人身上,事发当天小伟的妈妈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称已经绑架了小伟,并向家长索要巨额赎金。小伟妈妈第一时间给老常打了电话,老常立即进行查证,并很快与小伟取得了联系,转而向家长报了平安。
老常时常说,他今年四十了,是孩子们口中不折不扣的“中年大叔”。因为自己也为人父母,因此看到花季的孩子们才更有责任感。他觉得只要花心思,年龄不会成为沟通的障碍。2015年对他来说收获颇丰,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工作计划,还在工作中收获了一大群“忘年交”,收获了一年的快乐。
从“女红妆”到“女武装”: 除暴安良不让须眉的女巡警
警用巡逻车驶过大街小巷,车窗摇下来露出的却是一位女警秀丽的面庞。没错,每天坐着这辆巡逻车走街串巷的就是这位女巡警陈姗姗。对于身在这个很少有女警接触的岗位,陈姗姗似乎并不以为异,谈吐间显得非常从容。陈姗姗说,2014年毕业后到虎丘派出所的她并没有被分配到巡逻警的岗位上。当时,她和大多数女同事一样,主要负责社区工作,户籍等业务的办理。2015年的夏天,她第一次坐上了巡逻车成为一名女巡警。
虽然是女警,但是她的巡警工作跟男同事并没有差别。每天她要带领一名警辅进行巡逻,一收到报警就要立刻前往现场处警。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不论严寒和酷暑都不间断。小到邻里的口角纠纷,大到打架斗殴危害治安,陈姗姗都要到现场处理。当事人情绪激动时大打出手,有时劝架连男民警都会受伤。记者问陈姗姗有没有胆怯过,她很豪爽地回答“不会”。她说,这些基本的制服擒拿在警校时她们都学过,在实习时她也曾跟随老民警接处警。面对突发情况应该如何妥当应对,她成竹在胸。
与重大的案件相比,派出所的工作更多的是日常的琐碎,多数都需要耐下性子调解。陈姗姗回忆,曾有一次她在早上9点多接到一起警情,几名装修工人报警称雇主拖欠他们的工资,双方僵持不下。陈姗姗赶去现场了解了情况,并进行了调解,但是双方并没有和解,矛盾有激化的趋势。陈姗姗只好将几名员工先劝离现场,带着几人回到所里。可是几名员工到了派出所后仍是坚持一定要当天就拿到工资,不然滞留在派出所不走。陈姗姗说,虽然按照职能范围,应该交由劳动部门进行仲裁协调。但是作为派出所民警,她不可能将他们晾在一边置之不理。从早上一直到夜里,一整天陈姗姗都没有吃上一顿饭。最终她联系上了雇主,并在反复协商中让雇主同意先支付部分工资并立下字据,员工们看到直接打在银行卡上的薪水,拿着字据才满意地离开了。
陈姗姗表示,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难得的岗位体验也让她受益很多。她悄悄地告诉记者,明年除了巡逻她还会接手一个新社区的管理,果敢的她已经做好了计划,信心满满地迎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