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苏州政法机关以整风精神查摆和整改问题,切实做到边学边改、真转真改、即知即改,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平安、法治和队伍建设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谋求民生福祉上,以整改落实的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法机关的新风新貌,赢得群众满意。
多管齐下整治赌博
加大打击注重系统治理理念
涉赌违法犯罪看似小案,但关乎民生、影响稳定。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苏州市委站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有赌博犯罪工作的意见》。行动中,苏州走出单纯依靠打击整治赌博的“老路”,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协同配合,以民意、民心、民盼为工作导向,强化职能部门联动,打好“组合拳”,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系统治理的合力。
苏州市公安局把打击有组织赌博犯罪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机结合起来,对排查出的案件线索,依托合成侦查机制,加强深度经营,充分摸清实情、固定证据,坚决打掉团伙、拔掉“钉子”、消除隐患,确保“打蛇七寸”。各级法院和同级公安机关建立了涉赌线索流转机制,法院在审理民商事案件及其他案件时,对怀疑为涉赌债务的及发现有涉赌犯罪线索的,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进行办理查证。
住建、公安及属地政府建立联动预警机制,关注涉赌重点人群。将开设赌场、聚众赌博问题突出的农村地区、城郊结合部,群众举报赌博活动线索集中的游艺厅、宾馆、茶座和棋牌室,拆迁户集中居住的区域,明确列为整治的重点区域。通过走访群众、纠纷调处、线索举报、警情分析等途径,全面梳理赌博线索,深挖隐藏在背后的黑恶势力。
公安、工商、文广新、金融办、经信委、通讯部门等加强行业监管,围绕场所管理、金融管理、信息管理等,抓住涉赌重点环节。张家港市在拆迁安置小区建立市公安、房管、社区、家庭“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公安向房管部门和社区通报涉赌人员信息,社区与涉赌家庭密切沟通;房管部门把好转让、抵押登记关,多方联动共同做好源头控制。
以公开促公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和精神体现,苏州政法机关坚持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司法权力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地行使,防止权力越轨、腐败变质。
苏州市中级法院将立案、审判、执行过程的各类信息,都纳入公开范围,让当事人可以随时查询到案件的办理进度。全市法院在互联网上开设庭审视频直播平台,群众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庭审过程。将裁判文书在外网平台上公开发布,供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去年,苏州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评议庭审670余人次,开展互联网庭审直播案件50余件,组织裁判文书上网1.6万余篇,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开通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已达4万多人。
苏州市检察院在全国首先探索建立检察新媒体中心,专门负责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涉检网络舆情监测和回应、网络普法、检察题材微电影、以案说法等工作,通过“一键式”沟通,提升专门工作与百姓互动的透明度。推出了全国检察机关第一本电子杂志《苏州检察》,面向网民举办“百姓镜头中的姑苏检察”摄影大赛、“沧浪杯”全国法治动漫大赛、“太仓港杯”法治微博小说大赛等。
近期,苏州市相关司法鉴定机构将把服务承诺制作上墙,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与国家司法鉴定法律法规的标准相比,服务承诺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更高的苏州标准。
政法工作公众参与
打牢政法工作基础实现“双赢”
苏州的经济发展快、流动人口多、治安压力大,警力不足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苏州借鉴国内外组织义工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做法,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义警”队伍,取得了政法基础工作有力夯实、群众参与平安共享平安的“双赢”格局。
苏州市工业园区公安分局胜浦派出所率先组建“义警”队伍以来,参与的企业多达20余家,“义警”队伍已经达到1600余人,无论从机制、规模上都已渐成系统,目前已设立“义警”服务总站及8大分站,并在派出所及各警务室设立“义警”岗,在社区防范、矛盾化解、便民服务、警民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经验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8月30日至31日,苏州市举办“姑苏杯”廉洁·法治全国灯谜大赛决赛,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制谜猜谜高手汇聚于此,进行头脑风暴。通过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吸引群众参与,进一步弘扬了廉政导向、法治精神。正如大赛推广语所言——“谜载清风,法播四方”,通过灯谜这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使廉洁文化、法治理念得到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传播。
真情服务群众
打通“最后一公里”走进群众心里
苏州政法机关有效解决政策“走在路上”,举措“停在嘴上”,服务“末梢堵塞”的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提升公信力。
针对群众出入境办证需求激增的现状,迅速增设便民服务窗口,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以及园区、虎丘3处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增加了吴中、相城、姑苏等4个便民办理服务点,方便群众就近办证。针对当前群众对道路交通意见较大的情况,推进交巡警体制改革,打破了运作近27年的垂直管理体系,将地面大队划归分局管理,进一步整合力量资源,在交通管理中更好地服务群众。
为不断满足社区普通居民、新苏州人、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的法律服务需求,苏州市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志愿团走进社区,采取在便民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和社区服务站值班的方式,为法律服务中心和社区提供志愿法律服务,协助处理相关事务,引导有法律援助需要的群众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帮助社区化解法律风险,预防法律纠纷,拓展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全国模范法院吴中区法院选取消费者权益保护、危险驾驶等典型民刑案件开展“阳光司法到街镇”巡回审判、听审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干群参与听审,并在庭后听取社会各界对庭审及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零距离庭审”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司法公开水平。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巡回审判点、特约调解点和诉讼服务点,开展案件审理、特约调解和诉讼指导,“零距离服务”,促进基层纠纷化解,践行司法为民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