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队伍建设
南通公安助力民警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个人理想
2014-04-15 13:53: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开展传统教育强化警魂意识

  “梦想之中有花开,我现在知道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有价值。”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刑警大队一区队女刑警韩宏,不爱红装爱武装,主动申请走上刑侦岗位。“民警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打造职业警队的必然选择。”市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秦剑平介绍,近年来,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有300余名民警走上了科级干部岗位,62名民警充实到了情报、技侦、网侦等警务前沿技术岗位。

  个人有梦想 组织搭舞台 

  “我从小就梦想有一天当上刑警,在组织关怀下,通过个人努力,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11年8月,韩宏从江苏警官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开发区公安分局江海派出所当上了接处警。

  最初,她并没有感到失落,而是踏踏实实地干起了接处警的工作。每次接警都很“来事儿”,每次受理案件时制作材料都很细致、迅速,每次都表现出对案件的好奇、好学。“我相信,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组织上一定会发现我有当刑警的潜能。 ”2013年年底,她被调到开发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实现了当刑警的愿望。

  近几年,通过开展民警职业生涯规划,像韩宏这样的年轻基层民警走上警务前沿岗位的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各级组织更加重视民警的个人意愿,进一步拓展和畅通诉求渠道。“我感觉个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强,更适合干社区工作。 ”港闸公安分局秦灶派出所民警许飞吐露自己的想法。随后,组织上很快同意了许飞的要求,在老民警带领下,共同管理八里庙社区,并利用他的法律专长,在社区纠纷矛盾调解中,干得如鱼得水。“2007年开始思考和探索民警职业生涯规划,2010年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陆玲玲介绍,通过19场座谈、1200余份民警职业规划问卷调查,对4878份民警职业发展意愿信息逐条进行分析评估。市公安局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和动态管理,建立了“采集研判、能力锻造、素质评估、激励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并出台了16份关于民警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性文件,组织1800多名民警进行轮岗交流。

窗口民警为群众热情服务

  刀不磨不快 锻造出人才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崇川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刘北平这样分享他的工作经历。他通过参加市公安局举办的侦查专业人才考试,成功进入市公安局专业人才库,成为一名专业型公安人才。

  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是:坚持。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必须要坚持。现在,他作为一名老同志,在刑侦岗位上依然满怀热情,做好“传、帮、带”,他希望帮助更多的年轻民警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走上不同或者更高的职业发展平台。

  “以老带新,结对成长。 ”刘北平告诉笔者,为帮助民警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除采取随岗培训、跟班作业等形式提供职业指导,还安排每名新警与一名功模民警签订《结对互助协议》,提供学习深造、实践锻炼条件,如与美国李昌钰博士实验室建立长期培养协议。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贾东涛,便是该培训协议的受益者之一。去年5月10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发生在长江码头渔船上的一起凶杀案现场的所有证据,唯一留下的只有受害人压在身下,没被烧到的左手五枚指甲,法医贾东涛关在实验室整整一夜,终于在食指指甲上成功检出嫌疑人DNA。

  在自身努力下,他成为江苏公安最年轻刑侦“技术行家”,他牵头的《陈旧尸骨DNA提取方法研究》获得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破获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送检的疑难案件420余起,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陈旧尸骨鉴定第一人”。

  2011年,市公安局研究出台《2011—201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设3类人才库,打造“民警队伍为基础、标兵能手为中坚、专家行家为龙头”的人才队伍框架;组建了由168人组成的综合、法律、科技、外语、财会等专业人才库和刑侦、国保专家组;同时,为积极鼓励警务创新,设立了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及科研创新项目资助。以语言类人才库为例,就有英语、日语、德语等外语大语种及哑语、维语和民族方言等分库。

  在南通公安系统内,无论是刑侦、治安,还是窗口、社区,乃至科技、文化等岗位,涌现出了“骨语神探”贾东涛、“研判能手”缪喜、“痕检能手”计永林、“网络专家”顾德伟等一批“人岗相宜”、“人尽其才”专业型人才。

贾东涛与国际同行在交流切磋

  岗位是平台 有为才有位 

  青年民警吴钰麟,参加工作刚3年便被评为南通“十大爱民警察”,成了南通公安最年轻的副主任科员。

  吴钰麟学的是刑事技术,一直梦想能够抓逃犯、破大案,却到了基层当了“片儿警”。“激情一下子降到冰点”,小吴在起初面对琐碎社区工作时感到彷徨。教导员孙新荣带他到社区走了一天,告诉他社会认可就是基层民警的工作价值,他意识到了不足。之后,他勤勤恳恳“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吴钰麟的脱颖而出,让基层一线成为选岗的“香饽饽”。现在,更多的青年民警选择到一线所队锻炼成长。在基层,组织帮助民警设定总体目标,还着重在岗位、素质、学历、能力、激励、职级六个方面细化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013年11月9日,230余名南通市区民警再次走进了“基层所队副科职干部专门选拔”的赛场,针对所报考的派出所、交巡警、特巡警、监管4个不同类别,分别开展业务知识测试、警种技能比武、任职评估计分和体能比拼。最终,38名佼佼者成功入围。

  在民警眼中,“能力素质评估体系”就是“小高考”。该体系由基本法律、岗位能力、人才能级、领导素质组成。考评结果与干部任用、岗位交流、人才培养、典型选树、表彰奖励直接挂钩。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评估,有力提升民警的履职能力和实战水平。“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把民警任职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条件,这是我们开展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措施。 ”陆玲玲说,在这样的引导下,3年来南通民警职业发展目标制订趋于合理化,民警注意力集中到能力素质提升上。“在某一领域做到最好”成了广大南通民警的努力目标。

  在创先争优的氛围下,市公安局涌现出一批重大典型:时代先锋顾瑛、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尤建华、最美警察陈忠林等等,市公安局连续两届蝉联“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连续11年荣获全市“最佳办事单位”称号,连续3年被省厅荣记二等功。

从基层做起,埋头苦干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