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有这么一家法院,它以书香文化带动工作全面发展,院内有着这样一批法官,他们爱学习、勤思考、能发展、重创新。今年6月,最高院院长周强在吴江法院调研时,对“午后法官沙龙”“微型法官论坛”等创意做法赞不绝口,新颖的法院文化建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午后读书剪影
记者赶到吴江法院,正值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秋风袭人,享受难得的休闲与舒适。但在这,却不见这份松散。院内的图书馆里座无虚席,许多干警利用午休时间读书充电。“法律书、文学书、社科书,每本都让人爱不释手,午休阅读已成为我们松弛神经的好法子”,刚提助审的小赵快乐地谈着读书带来的乐趣。
“如果说我们这些年轻人是书海里的初学者,那么会读会写的庾老师该是这深海里的潜水家了”,小赵向记者介绍了一位神秘人物。
小赵口中的庾老师,是一名转业军人,在法院工作已有十六个年头。从部队到法院,阅读和写作是他不变的兴趣爱好。见到他时,他正在为内网论坛的读书版荐书,他称自己为“老鱼”,一条畅游在书海里的鱼。
“老鱼”自言:“作为法官,我找到了职业与爱好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通过研习法律,特别是阅读一些法学名著,我对法律的理解更加深有体会,我的目光更加关注现实,我的逻辑更加缜密周全。”
“老鱼”与时俱进,他在门户网站开通博客和微博,宣传法律知识,发表书评时评。他的实名微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法官影响力微博”,“苏州阅读之星”他是榜上有名。
论坛激发智慧
在“老鱼”身上,记者深深体会到了读书对法官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和影响。“老鱼”说:“从一个人的读书思考到一群人的思想碰撞,学习对业务的提升作用正在扩大。”“老鱼”让记者到不同的业务庭上去走走。
“这起案件的争议焦点在货款的数额到底是多少?”
“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
从民事审判第二庭的会议室里传出一阵激烈的讨论声,记者仔细聆听后发现,法官们是在讨论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疑难点。民二庭庭长钮晓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庭里定期举行的“微型法官讲坛”。针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讨论,由审判法官轮流在“微讲坛”上授课说法,法官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其实,“微讲坛”只是吴江法院开设的特色“三坛”的一个缩影。“三坛”即法苑法坛、法官讲坛、法官论坛,通过专家授课、资深法官现身说法、全院干警参与讨论等形式,快速提升法官的学习能力和业务素养。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干警用纸笔抒写心得体会的舞台,该院努力保护这些珍贵的思想结晶,把心声汇集成册,再化作精神动力。
文化建设熏陶
走在吴江法院大楼内,在被这群忙碌而又好学的法官吸引的同时,院内文化建设中透露出的书香味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采访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金玉平告诉记者:“‘建书香法院,做睿智法官’,我们把对学习的需求和目标融化在文化建设中,以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鞭策人、激励人。”
记者看到,在每层楼的电梯入口处都张贴着一句法律格言,醒目的位置、鼓舞的话语,书籍的正能量正在慢慢渗透进干警心中。每间调解室都悬挂了通俗易懂的劝和箴言,文字的力量营造了良好的调解氛围。
在大楼内,最吸引人的要数三条特色文化长廊。领导关怀长廊,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法院的成长和历史;清风长廊,一个个廉政故事表达了干警法正风清的决心;艺术展示长廊,一幅幅书画、摄影作品展示了干警们的特长和才能。
为丰富干警业余生活,吴江法院建成了高标准的图书馆,定期征集干警需求采购图书。院领导轮流每月向干警推荐3至5本书籍,并写明推荐理由。在内部刊物《吴江审判》及法院内网开设读书心得专栏,为思想交流、业务交流提供平台。
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崇尚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助推法院工作的全面进步。去年,该院在上级法院组织的综合考评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中双双折桂,共取得省级以上荣誉9项,荣立集体一等功。该院组织开展的主题读书活动获得了第七届苏州阅读节优秀活动奖。